中医古籍
  • 护理口腔中医有道

    在古代,中医已经十分重视口腔保健,早在《内经》里就有牙齿和全身健康关系的知识记录。巢元方著的《诸病源候论》也认为,龋齿的原因是饭后不漱口。《礼记》中有言,“鸡初鸣,咸漱”,说明漱口在当时十分普遍。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还有以杨枝揩牙的记载。

    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延寿书》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盖齿性便苦,缘此渐坚牢而齿蠹且自去矣。”

    公元1552年,明代医学家江瓘编辑的《名医类案》一书中,载有用薄荷玄明散(制作方法:薄荷60克,硝石60克,没食子60克,冰片2.1克,玄明粉3克,硼砂30克,青盐60克,共研极细末)擦牙,治疗风热牙痛。公元1590年,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白芷条下,载有用白芷3克,朱砂1.5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黄豆大,频用擦牙,以治疗风热牙痛。

    古代医学文献还载有用细辛9克,白芷9克,青盐9克,冰片9克,荜茇9克,共研极细末擦牙,以治风寒牙痛;用补骨脂60克、青盐15克,共研极细末擦患牙,以治虚火牙痛;用咸橄榄核3枚,青黛0.9克,冰片0.3克,共研极细末,擦患牙及齿龈,以治疗牙龈出血;用没食子18克,生石膏30克,补骨脂18克,香白芷12克,青盐6克,熟石膏30克,共研极细末,擦牙预防龋齿;或用皂荚煅成灰与食盐混合,共研极细末擦牙,预防龋齿。还有单用食盐细末刷牙。

    以下推荐几个可以祛除口腔异味的中药方:

    藿香、佩兰、金银花、甘草各10克。藿香、佩兰芳香化浊;金银花性寒味甘,气味芳香而药体轻扬,能清热解毒。

    芦根、甘草各10克。甘草口味甘甜,能清热解毒、调和药性;芦根味甘性寒能清热生津。

    上两方中药物各取等分剂量,用200~300毫升开水冲泡,盖上盖子,静置15~20分钟后,漱口用即可。

    藿香30克、桂花3克、红茶l克。芳香辟秽,解毒除臭。上药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分钟后,频频代茶饮用。主治口臭,风火牙痛、胃热牙痛及龋齿牙痛。(白华)

更多中药材
  • 晨起一杯凉白开是对还是错。很多人有早晨喝一杯凉白开的习惯,认为可以调节内分泌,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其实这种习惯是不正确的。中医认为,晨起正是阳气升发的时候,此时喝杯凉白开,好比正常工作的发动机泼上一盆冷水,这样做会大伤人体下焦阳气,对健......
  • 中医认为,人的足部有许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穴位,同时足底也是脏腑的重要反射区,再者脚为精气之根,所以用温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对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痰湿的人都是肥胖,而且湿气比较重,特别容易出现困倦、疲乏、浮肿的表现,这种体质人都考虑健脾祛湿。痰热是偏于出现热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大便秘结、小便黄的症状,而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种体质人就要考虑清热化痰了。......
  • 其实腿抽筋与缺钙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相对等啊,缺钙会导致腿抽筋,但是如果过渡劳累,比如我们平常不爬山,突然爬山了,然后夜晚回来以后就发酸,腿抽筋,肌肉抽筋,肌肉痉挛,这不是缺钙引起,而是肌肉疲劳引起的,所以这个腿抽筋不完全是缺钙引起的,......
  • 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大便不成型,跟脾胃虚弱以及肾阳不足有关。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就不能收那水谷和运化精微,导致胃肠传导失常,或者因为肾阳不足,脾失温煦,导致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同时还伴有大便不成形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