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秋分宜登高远眺养阴润燥

    9月23日是秋分,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从此北半球白昼渐短,夜晚变长,天气也慢慢变凉了。按照中医理论,建议人们在此时注重养阴润燥,不妨登高望远来保持神志安宁。

    古书《春秋繁露》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虽然秋分等于是秋天走了一半,但属于亚热带的南方,秋分应该视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由于气温开始转变,但此时天气又不至于太冷,因此古人有“二八乱穿衣”的俗语,点出了农历二月和八月这两个月份正处于季节交替之时,让人不知道该穿短袖衣还是长袖衣。

    由于秋分已经进入到秋季,昼夜时间相等,人们养生就要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务必使身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也就是在精神调养上,应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要收敛神气,避肃杀之气,而此时正值秋高气爽,若能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让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烟消云散,这也是调节精神的一剂良药。

    此外,在饮食调养上,也应注重阴阳调和,切忌实者更实、虚者更虚,例如老年人往往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不宜过分进补;有痰湿体质者应忌食油腻;火气大者应忌食辛辣;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

    此时正是红柿、柚子和龙眼盛产的季节,但红柿和柚子等食物属性偏寒,而龙眼则属热性。因此平常怕热、易口干、小便黄赤、容易便秘、烦躁者,就不宜多吃龙眼;而平常怕冷、易手足冰冷、易腹泻、面色苍白者,则不宜多吃红柿和柚子。

    历代医家和养生家之所以重视养护正气,是将其视为机体强壮的根本所在。因此,平日的饮食搭配应根据食物的性质和作用合理调配,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的辨证而用膳,所谓“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这也是避免身体早衰,保证机体正气旺盛的重要条件之一。

    进入秋天后,大自然中的水气不像夏天如此充沛,而人体内的阳气由强转弱,内分泌、津液也开始减少,也就是秋燥,因此不宜热补,否则就会“火上加油”,宜选择滋阴润燥的中药来调理身体,例如当归、熟地、女真子、茯苓等,都可在中医师的辨证下进行温补。现介绍两款秋分药膳:

    百菊麦冬茶

    材料:百合、菊花、天门冬、麦门冬各10克。

    煮法:上述药材洗净后,加两碗水,待煮沸,过滤药渣,即可饮用。

    作用:滋阴润燥、生津行水、泻热除烦。

    川贝梨

    材料:梨1个,川贝6克,冰糖10克。

    煮法:把梨中间挖开一个洞,置入川贝和冰糖,放入电饭锅中蒸5分钟,待川贝和冰糖同时融入梨肉内,即可食用。

    作用:镇咳化痰、润肺生津。(邢精达)

更多中药材
  • 杏仁,口味有很多种,有甜的,也有苦的,但是有些人因为喜欢吃苦的杏仁,而不注意它的用量,结果出现苦杏仁中毒,杏仁中毒 ,病名,因误食苦杏仁过量出现中毒症状者,见《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证见无发热或体温不足,昏迷,惊厥,呕吐,瞳孔散大,可迅速死亡......
  • 杏仁这种东西我们大家应该都喜欢吃吧,杏仁的吃法也是有很多的,比如我们在早上磨豆浆的时候,就可以放上一些杏仁,会让豆浆的味道变得非常的醇厚,而且香味十足,另外在熬粥的时候也是可以放上一些杏仁的,不过吃杏仁也是需要注意很多的,那么杏仁的食物相克......
  • 现在有很多孕妇在选择生孩子的问题上,都选了顺产,因为顺产比较好恢复,而且还不会留疤,最主要的是能够感受母亲当年生我们的痛楚和幸福感,但是顺产的宝妈们因为非常的辛苦,消耗了大量的体力,所以在生完孩子之后,就需要补充营养了,那么产妇可以吃虫草花......
  • 现在的人们是越来越注重养生这一方面了,尤其是中老年人,为了自己的身体会出一些补品或者是对身体有好处的东西,但是大多数的保健品本身含有的成分是有很多种的,比如有的保健品就含有虫草花这个成分,虫草花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人的,那么不能吃虫草花的人有哪......
  • 生完孩子之后,我们就从准妈妈变成了真正的妈妈,但是这时候需要注意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比如饮食方面,生完孩子之后产妇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尤其是需要哺乳的产妇们,很有可能会因为饮食的问题而影响到宝宝的健康,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拉肚子的情况,那么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