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药粥调养小儿秋季腹泻

    祝建材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小儿秋季腹泻是指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多在秋季流行,故习称“秋季腹泻”。临床多表现为腹泻、发烧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体征。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计数一般不高,大便镜检以脂肪球为主,大便电镜检查时多数可发现轮状病毒。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泄泻”的范畴。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充,脏腑未实,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或感受外邪,极易引起脾胃功能失常,故小儿腹泻以脾胃虚弱为主,病邪为次。治宜健脾清热、和胃固肠。现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药粥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家长不妨一试。

    山药苡仁粥 取山药粉3~6克,炒薏苡仁、炒扁豆各3克,粳米5克,加水煮粥,每天1~2次服食。具有健脾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脾虚腹泻。

    山药扁豆粥 取鲜山药(去皮,洗净)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先将粳米、扁豆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八成熟,再将山药(捣成泥状)加入一起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2次温食。具有消暑化湿、健脾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湿热并重型腹泻。

    茯苓粳米粥 取茯苓粉、车前子、粳米各5~9克。先将车前子(布包)入锅中加水煎半小时后取出布包,再将茯苓粉、粳米一起放入煎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早晚各服食1次。具有清热健脾、利湿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湿重于热之腹泻。

    丝瓜叶粥 取鲜丝瓜叶30克,粳米30克。先将丝瓜叶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再滤取煎汁煮粳米为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分2次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湿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感受外邪、热重于湿型腹泻。

    大枣粳米粥 取茯苓粉、大枣、粳米各6~9克。先将大枣去核切碎,放入锅中加水浸泡20分钟,然后把粳米、茯苓粉一起加水煮成粥,服时加适量白糖,每天2次。具有健脾补中、利湿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泄泻止后的调养。

    山楂神曲粥 取山楂50克,神曲15克,粳米30克。先用纱布将山楂、神曲包好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后去掉药渣,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加适量白糖调味,即可食用,每天2次。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功效,适用于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造成消化不良的患儿。

    糯米固肠粥 取糯米30克,山药15克。先将糯米炒微黄,山药研成细末,然后把二者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共煮成粥,熟后加胡椒面少许,白糖适量调服,每天2次。具有健脾暖胃、温中止泻之功效,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寒型腹泻。

    茯苓大枣粥 取茯苓粉30克,大枣15克,粳米30克。先将大枣去核切碎加水浸泡20分钟,然后把粳米、大枣去核切碎,再将粳米与党参末、莲米末、枣肉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稀粥,加白糖少许,即可食用,每天2次。具有健脾补中、利湿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脾虚久泻者。

    参莲大枣粥 取党参10克,莲米10克,大枣15克,粳米30克。先将党参、莲米研成细末,大枣去核切碎,再将粳米与党参末、莲米末、枣肉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稀粥,加白糖少许即可食用,每天2次。具有益气健脾止泻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之患儿。

更多中药材
  • 现在上班族们的吃饭时间是非常不稳定的,有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甚至会选择不吃饭,这种情况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非常有影响,尤其是我们胃部的健康,比如会导致我们出现各种类型的胃病,而胃病是需要长期的进行调理的,龙胆草就有调理胃肠的效果,那么到底龙胆......
  • 拉肚子这种情况我们都有过,出现这种情况和很多原因有关系,不过最常见的就是因为饮食不当导致的这种情况出现,其实大家不要小看了拉肚子,拉肚子可能导致我们出现脱水的情况,所以及时的调理有必要,而中药材翻白草就有治疗拉肚子的效果,那么委陵菜和翻白草......
  • 无论是谁都是从婴儿一点点的成长到今天的,在婴儿时期的我们都非常的脆弱,无论是器官还是皮肤都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婴儿皮肤病最常见的就是湿疹,现在有很多治疗湿疹的药物,比如紫草膏,这种药物可以在药店买到,也可以自己制作,那么到底紫草膏婴儿能用吗?......
  • 紫草油是临床治疗烧烫伤的长备外用药,文献中有医院自制紫草油的报道,处方均为紫草、当归、地榆、黄芩、黄柏、甘草、白芷、冰片等多味药组成,以麻油加热提取。紫草油的临床应用慢性溃疡多发生于四肢及血液循环差的地方,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无论是急性或慢......
  • 听到礞石这个名字,你也许会认为这是一种岩石的名字,但其实礞石是一种中药。礞石为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采挖后,除去杂石和泥沙。分布于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坠痰下气,平肝镇惊之功效。常用于顽痰胶结,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