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祛风止痒说二蛇

    胡献国 湖北远安县中医院

    二蛇,是蕲蛇、乌蛇的统称,有祛风止痒之功,二者常相须为用,故名二蛇。秋冬季节,皮肤干燥,是多种瘙痒性皮肤病的多发时节,用二蛇可有效防止瘙痒性皮肤病。

    蕲蛇,又名白花蛇、大白花蛇,为蝮蛇科动物尖吻蝮(五步蛇)去除内脏的干燥全体。中医认为,本品甘、咸、温,有毒,入肝经,有祛风通络、定惊止搐之功,适用于风湿痹痛,小儿急慢惊风等。本品性善走窜,内走脏腑,外达皮肤,长于祛风通络,为风药中之猛剂,临床用于治疗多种风病,尤多用于风病之重症,为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口眼歪斜,肢体麻木,中风后半身不遂,皮肤瘙痒等症的要药。《本草纲目》言“白花蛇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降压、镇痛及镇静作用。

    乌蛇,为蛇科动物乌梢蛇的肉,又名乌凤蛇肉,黑花蛇肉。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温,入肝、肾经,有祛风除湿之功,适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开宝本草》言其“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医林纂要》言其“滋阴明目。”止痒中成药乌蛇止痒丸即以其为主药。

    白花蛇与乌蛇均能祛风通络,定惊止搐,祛风止痒。但白花蛇性温有毒,为风药中之猛剂,祛风通络作用强,风病之重症多用之。乌梢蛇甘平无毒,祛风通络之力较白花蛇弱,适用于风病不甚重者。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选用。

    白花蛇粥

    白花蛇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白花蛇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白花蛇2克研为细末,待粥熟时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可祛风通络。适用于风湿痹痛,皮肤瘙痒及老年人冬季皮肤瘙痒症。

    乌蛇肉粥

    乌蛇肉、大米各100克,调味品少许。将乌蛇肉去皮骨,洗净,切细,放入碗中,用淀粉、酱酒、料酒、花椒粉待勾芡备用。先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沸后调入乌蛇肉等,煮至粥熟,食盐、味精等调味,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3~5日为1疗程。可祛湿除痹。适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瘙痒及老年人冬季皮肤瘙痒症等。

    二蛇酒

    白花蛇2条,乌梢蛇30克,当归、何首乌各15克,白酒1000毫升。将二蛇择净,与诸药同入白酒中,密封浸泡20天~30天后饮用,早、晚各饮1小杯。可祛风除湿,适用于风寒湿痹阻所致的关节疼痛,肢体麻木不仁,皮肤瘙痒及老年人冬季皮肤瘙痒症等。

更多中药材
  • 1、辨证论治(1)肝郁气滞主症:胸腹痞满,食后胀闷更甚,易怒易躁、胃纳差、呃逆、恶心、乏力。舌苔黄腻,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解毒。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滞血瘀主症:两胁胀痛或刺痛,腹部结块,推之不移,胸闷腹胀,纳呆乏力。舌淡红或......
  • 乙肝患者是否多数要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肝炎病人如何防止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经专家研究表明,诱发肝癌的因素有:肝炎病毒感染与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酗酒、吸烟、亚硝胺、微量元素失调以及遗传,人体内的肝脏细胞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可能会失去正常调控,......
  • 肝癌会传染吗 患肝癌的途径,大家应该知道肝部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吧,可是最近几年来肝癌非常盛行,就小编周围的人,就有好几个患乙肝的,听说乙肝具有传染性,所以很多人都不敢跟肝癌患者接触。肝癌患者饮食方面应注意1、避免暴晒医学界已经肯定了紫外线过......
  • 52岁的何先生喜欢喝酒,去年开始感觉心窝下方隐隐作痛,以为是胃出了问题,于是买了胃药吃。最近,何先生胃口越来越差,还摸到腹部上方有一包块。后来到医院一查,居然是巨块型肝癌。何先生提到,他年轻时曾经查出乙肝和黄疸型肝炎,但感觉身体并无不适,便......
  • 肺癌的病机的认识为正虚为本,由于正气虚衰,阴阳失调,邪毒趁虚人肺,邪滞于肺,导致肺脏功能失调,宣降失司,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瘀阻经脉,于是邪气瘀毒交结,日久形成肺部积块。因此,肺癌是因虚得病,因虚而致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