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天下第一补——粳米

    赵桂芝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认为粳米有养胃生津之功,古方中每多用之。如《伤寒论》中的白虎汤、桃花汤及竹叶石膏汤等方皆用了粳米。

    粳米是相对于籼米和糯米而言的。中国的大米主要可分为粳米、籼米和糯米三类。粳米是粳稻种仁,属粳型非糯性稻米,主产于中国长江以北一带稻区。从黏性程度上分,糯米黏性最强、籼米最弱,粳米居中,所以喜欢吃粳米的人最多。

    现代研究认为粳米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铁及B族维生素和多种有机酸、糖类、磷、钙等营养成分。中医认为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健脾养胃、止渴除烦、固肠止泻之功。以粳米煮粥,可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强壮筋骨、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被誉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粳米粥制作简易,服食方便,吸收快,不伤脾胃,老少咸宜。

    煮粥时,上面有一层浓滑如膏之物,称为米油,也称粥油,是补益填精上品,病人、产妇、老人及体弱者最宜食用。如单取此米油,加上少许食盐空腹服下,效果更佳。古今还有许多以粳米配方治病之药膳方。

    粳米磨成粉,炒焦,每服5克,一日三次,辅治腹泻。

    粳米15克,炒黑,用水一杯煎服,辅治小儿吐乳。

    粳米100克,人参3克(或党参末30克),同煮粥,用冰糖调味食用,有益元气、补五脏、生津液、抗衰老作用。适用于年老或病后体弱、久病羸瘦、食欲不振、五脏虚衰、心慌气短、失眠健忘、劳伤虚损、慢性腹泻等气血虚弱、津液不足之病症。

    粳米50克,党参20克。先将粳米炒至黄黑色,再与党参同煮粥,煮好后饮用粥汤。有补中气、和脾胃、除烦渴、止泄泻作用。适用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症。

    粳米100克,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同煮粥,煮熟后加入红糖适量,陈皮1克,再煮沸食用。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消肿利水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内伤劳倦、体虚自汗、慢性腹泻、年老或体弱浮肿等气血不足之病症。阴虚火旺舌红脉数者忌食。

    粳米100~150克,煮粥,煮至半熟时,加入茯苓粉100克同煮熟食用。有除湿健脾、消痰利尿作用,适用于肥人多痰、小便频数或小便不利等症。

    何首乌50~100克,浓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大枣3枚同煮粥,用冰糖调味食用。有补肝肾、延年益寿、养血作用。适用于肝肾虚损、头晕耳鸣、头发早白,以及老年人高血脂、血管硬化、血虚便秘等症。

    粳米100克,枸杞30克,同煮粥,用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补肾养阴、益血明目作用。适用于肝肾亏损、头晕目眩、久视昏暗、腰腿酸软,以及老年糖尿病等症。脾胃虚弱便溏者忌食。

    佛手10~20克,水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同煮粥,用冰糖和香葱适量调味食用。有行气止痛、健脾和胃作用。适用于胸闷气滞、胃痛嗳气、呕吐恶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小腹胀痛等症。

    麦冬20~30克,水煎取汁,与粳米100克同煮粥,用适量冰糖调味食用。有清心润肺、养阴止渴作用。适用于肺燥之咳嗽、咯血、热病伤津、胃阴不足、口干思渴、虚劳烦热等症。

    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入川贝母粉末5~10克和适量冰糖(或白糖),煮沸即可食用。有润肺定喘、止咳化痰作用。适用于体弱或老年人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咳嗽气喘等症。

更多中药材
  • 身体湿气重,常用的健脾祛湿六味药分享给大家。1.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除胀和胃的功效。2.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功效。3.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4.苍术:具有健脾燥湿、祛风散寒的功效。5.厚朴:具有温......
  • 很多人质疑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其实中医治疗糖尿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大家常说的三多一少症状,其实在很多中医古籍中都已经有记载。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呢,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早期的表现呢,主要是以肝肾阴虚为主,到了糖尿病肾病的阶段,常常会......
  • 嗓子疼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嗓子一疼就以为是发炎了,其实原因有很多种,需要辩证对待。比如嗓子疼常见的表现一般是咽喉肿痛,有异物感,这种症状中医称之为风热喉痹,西医叫急性咽炎,主要是风热邪毒导致。还有一种除咽部疼痛以外,伴有扁桃体红肿,或者是......
  • 【外台秘要】中提到,凡人年30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 眼暗,意思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三里可以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衰老现象。足三里的位置呢,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旁开一横指,是人体当中非常重要的养生保健血......
  • 中医看病说三个小指头,一个小枕头,再看一个小舌头,病就看出来了。这三个小指头说把脉,左手这三个指头是心、肝、肾、右手三个指头是肺、脾、命。一把脉基本上内脏的问题就出来了,因为我们看病是望、闻、问、切,这个切就是切脉,又叫把脉。电影里面说,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