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穴位的神奇

    古人认为散布在经络通路上的穴位,是气血出入会合的“处所”,是气的运行通道,可以平衡和储存流动的气。

    如果把经络比作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穴位就是其间一个个服务区;把经络比作一张大网,穴位则可比作网结,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达到局部的治疗和调整全身状态的作用。

    小时候的王小一有个爱好,就是用食指和中指在小朋友背上乱戳,在阿姨严厉的责问下,小一委屈地说,我只是想给他点穴治病。其实,她是把小朋友当沙包,想在不断练习中成长为大侠。今天记者就要给点穴爱好者王小一讲一讲穴位是什么。

    穴位是怎么发现的

    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原院长谷世喆教授介绍,穴位的发现与经络理论以及针灸实践的发展息息相关。最早,古人在临床中发现用针刺激体表的某些部位后,能使病情好转,以后就慢慢将这些部位称为腧穴,按照功能、位置等加以命名,并总结出一套穴位治病的理论。例如胃脘痛可循经取胃经的腧穴足三里、梁丘等;胁痛者可循经取肝胆经的腧穴阳陵泉、太冲等;头疼可取合谷、内庭等穴。

    随着针灸疗法的广泛运用和经验积累,现在发现的穴位越来越多,其中归经的穴位有360多个,没有归经的穴位可能有上千个。古人认为散布在经络通路上的穴位,是气血出入会合的“处所”,是气的运行通道,可以平衡和储存流动的气。如果把经络比作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穴位就是其间一个个服务区;把经络比作一张大网上,穴位则可比作网结,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达到局部的治疗和调整全身状态的作用。

    穴位有什么特别

    穴位又称为腧穴,“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现代人曾经尝试使用电生理、红外线热像图摄影法等来研究穴位的分布,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腧穴研究者们认为,人体穴位是既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又与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组织有复杂关联。至于穴位的具体结构或它的实质到底是什么?科学家们仍在研究之中。

    “葵花点穴手”的真假

    2009年2月22日,大河报刊发了一条名为《“葵花点穴手”重现江湖?》的文章,详细记载了精通少林点穴功的一位名叫蔡玉建的高人点穴的过程。《大河报》记者及同行的医生现场体验了点穴的功效:“脸色大变,呼吸急促,木头一般地僵在了那里;脏器、肠子好像绞在了一起,继而颈部全部麻痹、呼吸困难”,直到解穴后方才恢复正常。蔡玉建说到,被点穴的人虽然局部或全身疼痛难忍,但现代医学检查根本无法查出原因。

    针对这一报道,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冯周琴教授说,数年前他出差住宿宾馆,在淋浴过程中一不小心摔倒,右侧肋部刚好摔在浴盆边沿上,当时感觉疼痛难忍,呼吸时更加疼痛,因而不敢呼吸。但轻轻转动躯体,一两分钟之后,就完全恢复正常了,除了局部还有轻微的疼痛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不适了。

    “我可能是被浴盆边给点了‘穴’”。冯周琴认为那几位记者的感觉和他摔伤肋部的感觉是一样的,只是程度轻重不同。练功者可能因为长期训练,力量更大罢了。“如果让拳王阿里给你点穴,保你吃不了兜着走。”

    结语

    穴位的存在和功用长期以来处于争论的焦点,实践才是硬道理。千百年来对穴位的应用,无论是针灸还是刮痧、点穴,都以其确凿的疗效,证明了中医经穴理论的客观性。

更多中药材
  • 有些朋友寒湿重,头面容易出油,小肚子大,平时还容易乏力,人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通常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好,吃进去的食物,水液不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精华和能量,而是变成了废物堆积到身体,不能很好的排出去,形成了痰湿淤阻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健脾......
  • 由于我们长期低头或者伏案工作,造成的这个颈部肌肉劳损就会引起颈肩酸痛的症状,在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确诊是颈部肌肉劳损而造成的颈肩酸痛,治疗起来也非常的简单,这个大家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首先准备个热水袋,热水袋也充满热水之后啊,裹上毛巾,我......
  • 前列腺钙化呢,是前列腺炎性分泌物以及上皮细胞等凝结聚集于线管,长期以后形成了一种微小的钙化病灶,通过B超检查能够发现,那么这种病很常见,它是一种良性的病变,很多时候并不伴有症状,所以说也不需要专门的治疗。生活当中尽量的去饮食清淡,减少食盐肉......
  • 因为便秘不仅仅有实秘,还有虚秘,特别是慢性顽固性的便秘,很多是气虚阴虚导致的,气虚会出现肠道动力缺乏,气机不畅,而无力将糟粕邪实排除,因为阴虚会出现津液不足,肠道失去濡润,所以说便秘反复难愈,那么气阴两虚是他的根本,泻下药只是暂时缓解了表面......
  • 首先过敏性鼻炎,中医病名为鼻鼽,以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鼻痒和鼻塞为主要症状。中成药可以使用(鼻渊通窍颗粒),是由苍耳子,辛夷,麻黄,白芷,薄荷还有黄芩,野菊花等这些药物组成,那么不同于抗生素和激素,那么中成药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和激素依赖,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