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道贵在仁心

    董行

    日本一代名医曲直濑道三,22岁进入足利学堂研读经书。教授正文伯问他:“你以后是不是要以儒学立身?”道三摇摇头说:“不,我将来立志学医,为困苦的穷人服务。”正文伯惊讶地问:“既然你立志学医,为什么跑来跟我学习经书?”“我打算先学好儒家学说,再去习医。先在我心里有仁民爱物的思想。这样在掌握医术以后,才可以有仁心仁术。如果没有怜悯的心,光有高明的医术是没有用的。”

    3年后,道三从足利学堂毕业,接着辛苦习医10年。他精通儒、医两道,被后人尊称为“医学中兴之祖”。

    无疑,医道与仁心是紧密相连的。

    上世纪50年代,一批协和医学院的见习医师在妇产科实习,著名的产科专家林巧稚要求每个人完成10例初产妇分娩全过程的观察,并用英文写出完整的产程病案。学生们仔细观察和记录了分娩的全过程,林巧稚一份份看过后,只在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批了“Good(好)”,其余的作业全部退回重做。这些学生更认真地观察与记录,林巧稚对结果依旧不满意。

    于是,这些学生找来“Good”的作业,对照之下发现,那位同学的病案记录上,只比他们多写了一句话:“产妇的额头上冒出了豆粒大的汗珠。”

    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人都可以发现那“豆粒大的汗珠”,但如果不把患者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即使医术再高明,都会对此视而不见。在林巧稚的眼里,只有把患者的痛苦放在心上的学生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医院与医生漠视病案,正是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不是技术原因,而是源于医生的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责任心方面的问题。病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救治,还需要心灵的帮助与安慰。

    在英国的撒拉纳克湖畔,一位无名医生的墓碑上镌刻着铭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更多中药材
  • 高血压病人除了日常规律服用降压药之外,早晨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这三件事儿,第一就是起床过猛,或者这个早晨起来还没有服药的情况下,就开始锻炼身体,剧烈运动。这样,对血压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会使血压迅速升高,严重的,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为我们......
  •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
  • 现在网上有很多这种很火的视频,教你如何锻炼核心肌群,我们所说的腰托,实际上并不是骨质本身的问题。是因为核心肌群在这个竖脊肌,还有这个相关的肌群,是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固定住你的这个脊柱,所以造成了脊柱,前后或者左右的移动,造成了关节的错位,或......
  • 但是如果没有严格的服药和饮食起居这些注意的话,那么支架里边还会发生再狭窄,一样会导致再次堵塞。一般,患者自己评估自己血管堵塞的情况,一般是用症状来判断的,那么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就会是以阵发性的胸闷胸痛为主,比如这个患者稍微活动一点儿,或者......
  • 咱们现在,营养比较过剩,人摄入热量比较高,所以现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压,还有糖尿病,发病的年龄,都日趋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说应该吃得少,甚至以前我们这个古代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提出过,叫过午不食,因为这样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