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春节年糕市场俏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民俗原委】

    据《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漱,啖黍糕,曰‘年年高’。”春节吃年糕,是因为“糕”与“高”同音,盼的是“年年升,步步高”。春节年年过,年糕常常吃。人们期望能“年年高、步步高、节节高”的想法如何变为现实,还是要靠每个人不懈努力的。天上既不会掉下馅饼来,人也不会凭空飞到高处去的。

    【健康说道】

    最早提倡食吃年糕是在每年的“重阳节”,九九“登高”,故此食“糕”。后来,人们把它和“年”连在了一起,就逐渐演化为春节吃年糕了。食年糕之风不仅北方有之,南方更盛。起码在近代,南方年糕无论品种还是吃法上都不断创新,成了春节家宴上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这可能与南方人以食米为主有关。就是目前北方的一些品种和吃法,也多是从江南引进或受到南方影响和启发的。

    年糕的营养在大米

    年糕的原料是黍、稻之类,而它们都富含各种营养素,以为人体提供必要的热量和养分。如大米除主要成分含淀粉外,尚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族和多种微量元素等,是机体生长必不可少的原料。作为南方广大地区的主食,几千年来它成功地养育了一方子民。从医药学角度去认识,它味甘性温,具补脾健胃、强肌壮体之功,一直被列为药中之上品,是中医食疗中多种“药粥”的基质。医圣张仲景用它扶正,方如“白虎汤”,主治壮热口渴、汗出面赤、心烦气盛、脉象洪大的实热亢盛之证。在仅有的石膏、知母、粳米、甘草4味药的处方中,它就占去了一席之地。家居江南的李时珍对它认识更切,还在《本草纲目》中为它写了专门条目,说“糕系黍糯硬米粉合蒸而成,状如凝膏”。

    年糕的吃法有考究

    年糕醇厚不腻,质软可口,但其粘性大,附着性强,食用还是应当讲求科学的。一般说来,应采取与其它食品互相搭配的食用方法,达到品种多样、优势互补的目的,使机体更有效的吸收利用。对于消化功能衰退的老人和机能尚未完备的儿童,应限量食用,还要随时警惕食用时发生哽噎的问题。1999年春节,日本国有10位62~96岁的高龄老人因食年糕被噎死的。无知的儿童因食用年糕不当而致哽噎的后果更惨,由于他们的不合作和现场缺乏医疗条件进行及时处理的,几乎没有生存的希望。我们这样说,既不是故意骇人听闻,也不是提倡因噎废食,而是希望引起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吃饭问题照样有许多科学,决不能理解为仅仅是张开口就能完成的简单动作。

    链 接

    年糕小史

    年糕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周礼》中已有“糗饵粉瓷”的记载。“饵”,就是用稻米、黍米粉蒸成的糕。之后,历代都有以“饵”命名或直呼为“糕”的食品,说明“糕”已经在生活中逐渐普及了。见于古书的这类记载也很多,如汉魏时期的“蓬饵”、隋唐时期的“龙凤糕”等,均小有名气。如今,我国年糕的品种已有上百种,各地都不断有名品问世。年糕的吃法颇多讲究,蒸食、煮食、炒食、炸食,都会令人喜爱。还可把年糕放在各种高汤中食用,别是一番风味。有美食家评价年糕说,它入浑随浑,入素随素,可作主食,可为菜肴,既是吉祥的节日食品,又是理想的家庭便餐。

更多中药材
  • 第一个我们现在最多的就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来的,关于烦躁啊、郁闷啊,想的事特别多呀。那么这个问题呢在中医讲的什么属于叫肝阳上亢,肝火上炎都会出现什么头晕的反应。第二个生活习惯,比如熬夜为什么会头晕呢?我们头晕有很多原因,有气虚、血虚、湿热、痰......
  • 肝郁气滞是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一个情况,现在就会压力比较大呀。这阶段疫情也比较严重,大家就是觉得比较紧张。那么这个时候肝郁的患者更多了。那么有的时候说就是生个气呗,哎,无所谓,哎,情绪不好嘛又能怎么样呢?但是长久的这种肝气郁结,肝气不疏所造成......
  • 第一个呢就是有生理性的原因,就是喝水特别多,一次性喝好多水。还有的时候就是喝酒,喝酒之后吸收特别快,排泄也非常快,这种也是正常的。还有那时候天特别冷的时候,天冷之后受这个冷空气刺激排尿会比较多。那么这些都是由正常的一些反应,不要担心过度。但......
  • 大家好。过敏性鼻炎是常发的这么一个疾病啊,尤其现在开始入秋,天气转凉之后就容易犯了。那么这个原因在于哪儿呢?就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外界风寒所造成的。给大家分享一个医案,这是一位刘先生,四十六岁,他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每到十月底十一月份的时候......
  • 这个病例呢是一个女性患者,李女士,三十七岁,就是由于这孩子不太听话,然后教育孩子等等过于生气了,上肝火了。这个林女士生气之后,就发了一顿子火之后,这个肝火就一下上来了。上来什么表现呢?头胀痛啊,头胀头疼,尤其是太阳穴这两侧特别疼,然后呢目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