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文化杂谈

    杨光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近年来“中医文化”一词频繁地出现在报刊等媒体上,作为中医人的我们更是耳熟能详,但要是“较真儿”地问:“什么是中医文化?”怕还真不好回答。

    根据词典解释,“文化”就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称,而一般“特指精神财富”。如此说来,一切关于中医药的知识(如中医理论)与物质(如针具、中药等),及至跟中医沾边的都可以叫“中医文化”。因为中医本身肯定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举例来说吧:一棵树自己长在那不能叫文化,如果是人栽种的,就属于“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关于那棵树的“学问”,如属于什么品种,如何栽种,有何经济价值等,叫“精神财富”,当然都是属于“文化”了。同样,一个人伤风感冒,身上冷,出于本能,随便抓把草煮水喝了,一出汗好了,这事儿不能叫“中医文化”;而如果他能知道那草的“味辛性温,功能发汗解表”,那这个人就有些“中医文化”;如果把这件事儿作为介绍草药知识讲出个故事,显然就是“中医文化”了。

    “百度”上关于中医文化是这样说的“是指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但近年报刊上的“中医文化”概念似乎并非这么广泛,以笔者所见,大概有如下所指:中医科普知识、与中医药有关的历史典故和传说、中医院特色环境氛围营造、临床思维中及医护技实施中的中医特色等。《中国中医药报》有一“中医文化”专版,其内容主要是名医家介绍,中医药历史典故、传说、趣闻,中医知识普及和一些专业性不是很强的中医药理论介绍与讨论等。在有关的报道中,将中医文化与医疗、护理、人才培养、中医药产业、医疗安全并列为中医院的重点工作之一。

    可见,“一般意义”上的中医文化的概念是“狭义”的,其内涵更接近“中医科普”,但与“科普”有如下不同:一是科普是内行人写给外行人看的,而“中医文化”可以是内行写给外行看的,也可以是写给内行看的,甚至可以是外行写给内行看的。搞文学的介绍《西游记》中的中药诗,文史专家辑出《十三经》中的中医药知识,你能说不是中医文化吗?二是科普一般是介绍防病治病、养生长寿知识,而“中医文化”内容除“科普”外可以是任何与中医相关的知识(但不是严格的理论探讨,即不是论文)。三是“科普”的形式主要是文章(电台、电视也以文章为基础),而“文化”的形式则宽泛得多。

    简言之,广义的或“严格意义”的中医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中医药精神与物质财富;狭义的或“一般意义”的中医文化是指一切与中医药相关的知识和能显示中医药特色的事物(精神的与物质的)。养生防病知识、历史人物事迹、传说典故、文物典章、经史子集中的记载、医院甚至居住环境建设、医疗护理特色……,只要与中医药相关,都可说是“中医文化”。正是:

    中医文化是个筐,医文史哲筐内装,但凡不离中医药,何分内行与外行。

更多中药材
  • 每一年的四五月份,在我国的中南部的山区,会有各种明艳的鲜花开放,有一种花,带着嫩嫩的红也会开遍漫山遍野,它就是满山红,由于满山红对于土壤和外界要求不高,更因为它特度的药用价值,满山红被广泛种植,是一种具有园艺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并存的植物,满......
  • 满山红一听名字就知道,一开花开季节,一定红得漫山遍野,在贵州毕节黔西,就是满山红之乡,满山红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材,也被称之为映山红、靠山红等等,属于杜鹃花科植物中的一种,喜阳光,土壤及空气润的环境中生长较良好,满山红是落叶灌木,高1-4......
  • 地锦草,是一种非常有名的中医药材。地锦草,一般是一年两熟,在夏天或者是秋天的时候人们就可以收获了。地锦草的外貌并没有多么出众和好看,只是一般的普通的绿色的植株。地锦草的药用价值是非常的高的,可是大家好像并不知道地锦草的药用价值有什么。那么,......
  • 艾灸瘦身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瘦身减肥方法,首先要说明,虽然艾灸操作起来星对简单,看似对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其实艾灸有很多讲究,如果不加以注意,则可带来很多副作用。比如说艾灸的时候心情必须保持平静,不要大悲大喜。在剧烈活动之后不可以马上进行艾灸瘦......
  • 如果家里有病人的话,有时候大家可能会需要煎中药,本身中药就是从里到外的进行治疗,所以说吃中药肯定是第一步啦!即便现在有那种便携式中药,装在塑料袋里比方便使用,但是还是觉得新鲜煎的药比较安全比较有效,那么煎中药就首先得用锅,我们能用不锈钢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