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不是古董

    王淑军

    在中医药服务体系中,中医院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对中医院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形势很好。然而,社会上一种观点却困扰着中医院的建设方向和健康发展,很有辨识清楚的必要。

    这个观点认为:中医院应坚守“望闻问切”等传统,如使用X线、CT、核磁共振等西医常用设备,中医特色优势会逐渐丧失,就属中医“西化”。现实中,该观点有相当的市场,以致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持有类似的认识。

    应该说,上述观点有其产生的土壤。长期以来,由于对中医院的投入政策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合理,人才队伍不适应,导致一些中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淡化,有甚者陷入求经济效益就要“西化”的误区而走上“去中医化”之路,包括引进使用CT、核磁等设备,从而给不少人们以错觉,下意识地把中医院使用CT、核磁等设备与“西化”之间划上了等号。

    然而,CT、核磁等本质上属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虽为西医常用,但只是手段。既为手段,当然也可为中医所用。事实上,中医几千年历史,正是在不同时代不断吸取最新学术思想和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中发展进步的。如果说,中医使用CT、核磁等就是“西化”,非要回到此前的三个指头(把脉)、一个枕头(脉枕)、一个笔头(处方)才叫中医,那么,是不是针灸也要废针而回到起源时期的砭石时代,煎药也不要用煎药机而回到瓦罐时代,看舌苔也不要开电灯而回到煤油灯时代?要是这样,无疑很荒谬。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其特色优势,特色优势在于坚持包含整体观、辨证论治等丰富思想的中医基本理论。只要在中医理论和实践指导下,中医院引入使用类似CT、核磁等现代科技和诊疗设备,不仅不是“西化”,还可丰富和完善中医院的诊疗方法和手段,提升检验中医临床疗效的技术和水平,反而更强化和提升中医的特色优势。去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中医诊疗设备促进工程,推动研发和使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与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的中医诊疗设备,也正是此意。

    中医不是古董,不是僵死的医学,而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医学。那种认为中医院使用CT、核磁等现代诊疗设备就是“西化”的观点,不仅错在把本是手段的现代诊疗设备与西医划上了等号,还错在将中医视为了僵化不变的古董,这值得我们警醒。

更多中药材
  • 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大便不成型,跟脾胃虚弱以及肾阳不足有关。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就不能收那水谷和运化精微,导致胃肠传导失常,或者因为肾阳不足,脾失温煦,导致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同时还伴有大便不成形的现......
  •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运动四肢就是健运脾胃,所以饭后走一走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刚吃饱饭,胃内食物量增加,胃处于充盈状态,此时走一走会增加胃的负担,对健康反而不利。所以最好吃饱饭后先休息20到30分钟,再出门散步。快转发给你身边还不知道......
  • 乌鸡白凤丸和人参养荣丸都用于治疗月经量少的问题,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首先,乌鸡白凤丸由乌鸡、鹿角胶、鳖甲、人参、黄芪、当归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由气血两亏导致的月经量过少、带下量多、腰膝酸软等症状,能够补气养血,调经止带。而人参养荣丸是有炙甘......
  • 首先对于补益类中药,最好是饭前服用,有利于吸收。通肠润便的药可以空腹服用,有利于清除肠胃的积滞。而对于消化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最好是饭后服用,因为这个时候胃中存在较多的食物,药物和食物混合可以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其实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
  • 我们中医讲发为血之瘀,就是头发与血有关系,为什么好多这个血虚的病人会引起脱发,血虚的话,对我们这个这个头发的营养达不到就会脱落,最常见的熬夜的病人,看看平时这个门诊上的白领,这女同志会多一点,这个熬夜心情不好,时间长了,头发脱落,不是完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