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琐谈通假字

    罗根海 天津中医药大学

    阅读古医籍首先要识字。识字,破通假最重要,也最难。故学者均认为,不能破通假无法读古书。其中最难,又以必须懂得上古音知识为条件,即朱俊声所言“不明古音者,不足认识假借”。

    各种古汉语教材均有介绍通假字的章节,但侧重点不尽相同,需全面学习才能系统掌握。

    从用字的角度看,通假字和假借字往往被书中统称为假借字,其实两者有区别。前者通假字是“本有其字”而不用,却临时借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所代替的语言现象。如《扁鹊传》中“能使良医得蚤从事”,蚤通“早”。“早”是正字,在此句中却搁置不用,反而临时借用同音字“蚤”来代替,但正字的“早”并未废用。如出现本字与借字之间古今发音有别时,则按“声随义转”之原则,读字义之音,这就是通假字发音之原则。如“因唏嘘服臆”句,服,通“愊”。其义为“愊臆”,故“服”读【bì】,而不读【fú】。此处改音,是指当作通假字用临时的读音,而不能形成固定的正式字音。

    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是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加以标记。如新、旧、难、易、之、而、其、焉等字,这些字所标记的常用意义,没有本字”。它是一种文字现象,上述所举例字,都已失去所造字时的本义,而变成现在通行认识的意义。

    如“新”字本义“取木”,而现通行意义是“新鲜”,“新的”意思;“难”字本义“鸟名”,而现通行意义是“困难”;“之”字本义“上出”,而现通行意义是虚词;“而”字本义“胡须”,而现通行意义是虚词。

    这些字就是《说文解字》之“六书”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字。《训诂学》认为“这类假借的特点是:词有本字而不用,借用别的字,久借不归,代替了本字的地位。”在长期使用中,其含义已经固定,社会公认借用字是正字,因此,文字学家认为这类字是假借字,而训诂学家则不认为它是假借字。

    通假字中较难掌握的是音近而互相通用的情况,什么才算音近?古人用“通转”方法来加以解释,清末吴承志在《古书假借举例》一书中归纳总结音近而本字与假借字之间字形变化的三种情况:“假借之例,以音为主,有以音近而省其文者;有以音近而增其文者;有以音近而异其文者。”这里的“文”是笔画的意思。凡读古籍不通就用通假字代替是不可取的,必须有佐证方可认为通假关系成立。

    通假字在先秦两汉时最为通行,唐宋时在文学上曾掀起一股复古之风,文章中大量使用通假字,以后则主要沿用前代的通假字。旧时某些文人以写通假字为荣,把它作为显示自己通古或有学问的一种手段,却给后人阅读带来不便,是应该抛弃的一种陋习。

    但通假字毕竟是古籍文献中大量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甚至是障碍,需要学中医者正视,学会破解之法。因为这是一项阅读古医籍的基本功,也与做“大医”密切相关。

更多中药材
  • 春末夏初,采摘新鲜的枇杷叶晒干,刷去绒毛,洗净切碎,既能入药也可以食用,那么枇杷叶要怎么吃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中药枇杷叶的食用方法吧!第一,枇杷叶粥:枇杷叶煎水去渣取汁,加入大米煮成粥即可。可润肺化痰养胃,适合气虚阴虚发热者食用。第二......
  • 豆豉我们大家应该都吃过,味道非常不错,而且在很多美食里面都有豆豉的影子,比如我们的最爱老干妈,那里面主要就是豆豉;豆豉也是有制作过程的,很多人对这一方面都不是特别的了解,而且也不知道其实豆豉还是一种中药材,名字就叫做淡豆豉,那么究竟中药淡豆......
  • 随着现在我国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的国家政策也在鼓励很多妇女生育二胎。很多的高龄妇女的生育二胎过后,都会选择给宝宝喂一些益母草来保证他们的体内营养素。但是现在的很多健康网站都在警示广大妇女在哺乳期的时候,对于益母草的食用一定要比较谨慎,那......
  • 男人肾虚是很常见的,会因为工作劳累压力很大导致,平时不注意保养的话,是最容易出现肾虚的,有的男士会经常吃六味地黄丸来补养肾脏,不知道六味地黄丸补肾阳虚吗,有没有什么好的功效呢,有的男士不建议吃六味地黄丸来补养肾脏,有的人说是可以的,到底能不......
  • 妇科疾病是我们生活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但是对女性身体伤害是非常大的,其中有很多女性出现妇科疾病总是不好意思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就会自己盲目的使用一些药物来进行缓解,有很多女性在下身出现瘙痒等现象的时候用碳酸氢钠注射液来清洗下身,有的时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