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多发性息肉病要早防治

    廉万营 河南省中医院

    60多岁的张先生(化名)正在医院做结肠癌手术后的化疗。一个星期之前,张先生接受了全结肠切除手术,病理报告上显示,张先生结肠黏膜上,上千枚像蚕豆、黄豆、绿豆样大小的息肉几乎布满了结肠黏膜;结肠脾曲的位置还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恶变肿块。所幸的是,肿瘤还没有浸润到邻近器官。从发现结肠内长有息肉到发生癌变,已经有30年时间了。

    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女儿身上,然而她却没有那么幸运。10年前,21岁的女儿经常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的现象,到医院检查时已经是结肠癌了。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是两年后癌症复发并转移到了邻近的卵巢,后因病情恶化不幸去世。如今儿子的肠镜及病理结果显示,结肠内有上千枚大小不等的腺瘤性息肉,还没有恶变。手术与否,儿子正处于犹豫之中。

    为何同一种疾病接连侵袭了这一家三口?

    河南省中医院肿瘤外科主任李宏杰主任医师说,张先生一家三口患的是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这种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双亲之一是患者,其子女再发风险为50%,男女机会均等;病情进展缓慢,恶病率高。资料显示,该病年龄小者13岁左右即可发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平均时间10年,恶变平均时间15年,40~45岁时恶变率最高。

    李宏杰说,由于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遗传率、恶变率均较高,因此应早防早治。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多发生在直肠、结肠、胃及十二指肠等消化道部位,癌变后可向邻近组织浸润。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便血,也可伴有贫血症状,但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不管是否有症状,有家族史者都要尽早监测:从13~15岁起至30岁,应每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30~60岁之间应间隔3~5年检查一次。如果发现有息肉,数目较少者,可在肠镜下行电灼治疗;数目较多,尤其是病理检查发现恶变者,手术切除是主要而可靠的治疗方法。本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最终将发生恶变,所以应争取早期手术。术后应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如发现新的息肉可进行电灼、微波等治疗。

更多中药材
  • 首先是脸色发黄,由于体内的气血不足,营养物质供应不够,而代谢废物又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堆积体内,就会出现脸上没有血色,皮肤差,长斑长痘的情况。第二是手脚感觉冰凉。血液是人体热量的一种传播方式,而手脚位于身体最末端,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导致气血无法......
  • 更年期的女性大部分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失眠,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要么就是整个晚上突然惊醒好几次,心慌、出汗,特别累,是因为肝肾阴虚的人,体内阴阳不衡,肝阳上亢出现的内热,从而导致的虚热内扰,心悸失眠的情况。所以针对这种更年期阴虚导致的......
  • 到了更年期的女性,一定要自己想开点儿,别总较真儿,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讲究一个情志,情绪不好是很伤血的,无论是心血还是肝血都受到一定影响,而血又用作濡养脏腑,同时脏腑的状态就决定了我们的情绪,所以总是情绪不好,会出现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你总是特......
  • 一、气血虚,气血提供的动力不足,月经的时候气血下注冲任气血更虚,不足以供养头部,一般是经期或者经后头痛。另外伴有心悸气短,月经量少,舌淡质稀,舌淡苔薄等症状。二、阴虚阳亢,身体阴虚,经行则冲任阴血外泄,治肾阴更虚而肝阳旺,风阳上扰清窍引起头......
  • 一、肾气亏虚型,症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清肠、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调理方法是:补肾填精,养血止痛。二、气血虚弱型,症状表现经期或者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