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愁断肠不无科学道理

    儿时语文课上熟悉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里面提到的“断肠人”和民间说的“愁断肠”、“肝肠寸断”都是形容人悲痛到极点。古人为什么形容人的悲伤用“断肠”,悲伤只是情绪,和“肠”有什么联系呢?

    原来,“断肠”不无科学道理。北京世纪坛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罗成华教授认为,肠不仅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还是重要的情感器官。肠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受神经内分泌因素的调节,其中副交感神经对肠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有兴奋作用,而交感神经一般来说则有抑制作用。

    白天,人们在户外活动、忙碌奔波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这时的肠管往往很安静。而到了夜晚,人们睡觉时,常常能听到肚子里“咕咕”响,这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期,肠子会比较活跃,尤其是想得很多、思念很多时,肠子都会有反应。极度悲伤、忧愁时,肠子反应更明显,这时有人会觉得腹部不舒服,不想吃饭,正所谓“茶不思,饭不想”。

    当然,情绪对肠道的影响是通过肠壁内神经丛实现的,肠壁内位于纵行肌层和环行肌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位于肠壁黏膜下层有黏膜下神经丛。长期忧郁、悲伤,可能会引起肠壁内神经丛发生病变,从而引起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这类疾病被称为“肠易激综合征”,这个“易激”很形象,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像小孩爱哭一样,稍微有点情绪波动,吃东西不合适,它就会“哭”,表现为腹痛、肚子难受、腹泻、便秘等症状。所以,罗成华告诉大家,凡事想开点,保持心情豁达很重要,古人用“断肠”来形容悲伤是非常有道理的。

    罗成华说,一般来讲,人在悲伤时,出现一些腹痛、腹胀的感觉是正常的。另外,肠道产生的很多疾病如肿瘤、肠炎、肠息肉、肠梗阻等也可能引起腹痛、腹胀等症状,这就跟情绪没有关系了,不能大意。因此,出现腹痛、腹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只要坚持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恢复健康。(史继)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
  •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下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