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我国古代的花香疗疾

    花香疗疾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疗法。它是利用各种植物的花或茎叶散发出的各种气味,来调节人的心理、生理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在一些风景秀丽的疗养院,相继开设了“花香医院”,并治愈了许多心血管病、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神经衰弱、失眠的患者。我国的西安、广州、庐山、北戴河等地也有这种医院。

    花香治病在我国古已有之。端午节和重阳节据说起源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03~221年),那时人们就有在门框上、屋檐下悬挂艾、菖蒲和佩带茱萸、香囊的风俗。传说是为了驱虫避邪、消毒杀菌。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种民间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艾含有桉叶油、水芹烯等芳香挥发油,茱萸含有茱萸烯、茱萸酯等挥发油,对多种细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菖蒲发出的芳香气态物质,对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平哮作用。古时家家户户悬挂芳香植物,儿童身上配挂香囊,实际上包含有防病和清洁环境的意义。

    汉朝至唐朝,我国先后从波斯和大秦国(罗马)进口了10多种香草,如郁金香、豆蔻、茉莉、砂仁、补骨脂、木香、艾纳香、藿香等,并得到广泛栽培和应用。历代名医如张仲景、陶弘景、朱丹溪、叶天士等,还用这些香草配制了具有独特疗效的药枕,用于治疗高血压、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小儿腹泻等病,极大地丰富了祖国医学之内容。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芳香篇》中还列举了多种有清热、杀菌、镇痛的香草植物。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一书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嗅香提神,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可见古人对花香疗疾的认识由来已久。

    花香为什么能治病呢?原来,植物的花朵或茎叶中的油细胞在太阳照射下能分解出一种挥发性的芳香油,这种物质与人们鼻内嗅觉细胞接触以后,产生一种特异功能。首先,许多挥发油本身就具有治病和保健作用。例如,松节油、薄荷油吸入人体能剌激器官消炎、利尿作用,柠檬油对支气管炎有良好疗效,天竺葵油有镇静作用,薰衣草油能治疗头痛、心悸,等等。其次是心理效应。由于人体各种活动都受控于神经系统,因此患者的精神状态如何,对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艳丽的花朵,沁人肺腑的芳香,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大脑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人的情绪得到改善,同时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能促进人体分泌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及乙酰胆碱等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改善人体各种功能。(叶水泉)

更多中药材
  • 这个咽喉炎呢,有哪几个表现呢?第一个呢就是咽痒,咳嗽,有些患者就是嗓子特别干,有些就是特别容易受刺激啊,冷空气也好,或者是这个有一些气味也好,你就会刺激得特别咳嗽,而且咳嗽的比较厉害,一般咳嗽厉害呢,痰都特别少。这样的患者有许多呢,就会去做......
  • 大家好,耳鸣呢是我们临床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中医认为耳鸣啊,跟耳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就是轻的患者我们叫做耳鸣,重的就会出现耳聋,听力减退。耳鸣呢,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在一些老年人,耳鸣这个病呢还是应该引起大家注意。耳鸣呢一般有这样......
  • 不少患者啊,都有这个后背疼的表现,有的患者除了后背疼之外,包括颈部疼,头疼,还有一些腰疼等等。是不是得了冠心病?其实真有这样的病例,后背疼可以是冠心病,但是呢,所以说要做一个心电图排查就可以了,颈椎病可以后背疼吗?也可以,所以说这个后背疼啊......
  • 前几天在门诊的时候呢,接诊了一位胆汁反流病的患者,嗯,来找到我的时候呢,说很多医院都去看了,药也吃了挺多啊,就是总是治疗效果不好啊。我觉得这个病人也挺复杂的,我就看了一下他服用的药物啊,结果我一看他的药物呢,主要是这个啊,我们叫拉唑一类药物......
  • 所谓的阴阳两虚就是你既有阴虚的症状,同时又有阳虚的症状。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患者来看诊,他说自己在冬天的时候感觉特别的怕冷,穿的比别人就是特别厚,总是感觉自己后背凉,腰凉,腿凉,脚凉,甚至是屁股都是凉的,就是穿得再多都感觉不到热乎,有一种就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