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回忆芡菜说芡实

    闲暇时翻阅《红楼梦》,读到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这一回中说,贾宝玉的丫鬟袭人叫宋妈妈给史湘云送东西去,宋妈妈说:“姑娘只管交给我,有话说与我,我收拾了就好一顺去。”于是,袭人“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又那一个是一碟子糕”。这里说的“鸡头”不是鸡的脑袋,而是芡菜结出的新鲜的果实,名叫芡实。芡菜的叶子、叶梗、花苞上面长满了尖尖的小突起,芡菜的果实是球形的,顶部像极了鸡的脑袋,所以,人们就称之为“鸡头菜”。因为芡菜又名鸡头菜,所以,芡实又名鸡头实、鸡头米。

    那一刻,读着《红楼梦》里的“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这句话,我忽然想品尝品尝美味的芡菜了。

    芡菜外形犹如睡莲,叶子圆形,长在湖泊池沼的浅水中,圆圆的叶子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荷叶一般,但不能挺出水面,却能开出紫色的花朵,煞是可爱。

    芡菜在我老家的水塘里有很多,它的叶子上面是绿色的,翻过来看背面,却是紫红色的。而且,芡菜的叶子上有着曲折的纹络,边缘向上折,弥漫着婉约的美,尚未做成美味的菜肴,就已经让人心情悠然了。

    夏末秋初,到水塘里,用镰刀割掉浮在水面上的芡菜的叶子,再把镰刀伸到水底,把芡菜的叶柄连根割断。芡菜可以清炒着吃,用刀像拍黄瓜那样,把芡菜拍得碎裂开后,加进一点盐,稍微拌一下,这样的芡菜吃起来脆嫩爽口。又或炒着吃,炒出来的芡菜味道极美,咀嚼起来,唇齿间还会留有一丝丝的清甜。

    曾经听苏州的朋友说,芡实是苏州南塘的特产,每年秋天采摘上市,清朝的一位文人这样写道:“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芡实),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真是写出了芡菜的果实之美。

    现在已经立秋了。秋凉后如马上食入大量难以消化的补品,势必加重脾胃的负担,甚至损害消化功能。而芡实就具有既营养滋补,又容易消化吸收的特点。中医认为,芡实“性平,味甘、涩。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祛湿止带的功能”。其含碳水化合物极为丰富,含脂肪很少,因而极容易被人体吸收。并且人体经过服用芡实调整之后,再服用其他补品消化系统就能适应了。芡实也被誉为“水中人参”,有健脾养胃,益肾固精的作用。中医养生学认为,芡实抗衰延年,最益脾胃,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到老年仍然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原来据他在书中自述,主要得益于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天天食用煮熟的芡实,所以才腰腿壮健,行走有力。秋天进食芡实,还可以调整被炎夏所消耗的脾胃功能,脾胃充实以后,再吃较多的补品或难消化的补药,人体也能适应了。(王吴军)

更多中药材
  • 现在有很多成年人都比较喜欢吃一些甜食,但是如果我们每天摄入的糖分过高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或者是血糖高的情况出现,出现了血糖高的情况之后,就需要进行调理了,中药材桔梗就有降血糖的效果,并且效果不错,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那么药材桔梗能泡水喝......
  • 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川贝母被使用的历史悠久,且疗效卓著,驰名中外。是药就有其偏药性,川贝母的副作用自然也是一大问题。作为具有清热润肺的草药,川贝母也时常被应用在日常美食中,关于川贝母的吃法,吃货们可是各自有“谱”,下面我们就来了解......
  • 中药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几乎经常可见,在我们平常家里也会出现中药,因为很多人都用中药调理身体,所以当你食用一种中药时,你应该要对此有所了解,蛇莓和黄药子都是中药食材,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蛇莓多野生于山坡、草地上、路旁、沟边或田埂杂草中;全国......
  • 当前社会下人们普遍都很注重于中药食补之类的东西,药材吃的种类多种多样,各种要吃、要喝的东西也是相当的讲究的,什么吃的饭要是五谷中的粗粮,但是自己去购买药材最好都了解下,有助于消化的很多药材都有着其自身的别名,去买药材不知道的话,很容易闹出笑......
  • 海藻中含有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其中不少是二十碳五烯酸,对防治动脉硬化及脑血栓形成十分有益,而且这些脂肪酸在所有的海藻中均含有,含量较多者,可占脂肪酸的15%~20%。海藻中含有较丰富的海藻多糖,从中提取的海藻淀粉硫酸脂,具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