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跟师学习二三事

    冯培民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随着夏日的烦躁渐渐远去,教师节一步步走近。每当这时,我总能想起在学医途中遇到的两位难以忘怀的好老师,一位是青海省中医院的陆长清教授,另一位是泸州医学院的孙同郊教授。

    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恰好有机会跟陆长清教授学习。陆老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著名的中医儿科、内科专家。陆老每次门诊至少提前30分钟到达诊室,对待患者体贴入微,小孩见他一点都不害怕。每诊完毕,他都大声诵出证型、方药,遇到关键处予以解释,使我疑窦顿开。陆老对病人不分贫富、地位高低,一视同仁,我亲眼看到有次一个政府官员想插队提前看病,陆老婉拒,还是按顺序看完病人。陆老长期临证,亲笔书写、总结了好几本厚厚的经验集,其中有用药的体会,有对效方的分析,自己的治疗体会,对古籍疗法的评述,很是珍贵。但他却毫无保留把它交给大家,轮流抄写、学习,使大家从中收获许多,辨证和组方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我这么多年来工作、求学,辗转各地,一直珍藏着这些手抄本,有些方法目前都还在用,每每效如桴鼓,应手而愈。

    跟孙同郊教授学习,是在8年前,当时她是我的临床导师。孙老也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著名肝胆内科专家。当年她已70多岁,但每次专家门诊依旧风雨无阻。孙老用方勤求古训,同时形成个人风格,许多方法弥足珍贵。孙老重视科研,学生的科研标书和文章她都细细看过,字里行间的关键处总会出现她清秀工整的的手写批语,点明要害。后来我知道孙老的眼底有较重的病变,每每想起她仍然坚持诊病,修改文章、标书,总是有些担心。孙老对病人,尤其是贫穷的重病人,总会做到令人感动的地步。有一位来自农村的长期肝病患者,当得知患者的女儿考上大学时,孙老欣喜于这个经常陪父亲看病的女孩能够如此坚持学习,为她准备了新衣裳和皮鞋,并嘱她去大学要好好学习,改变命运。当时屋内一下静下来,候诊的病人还有我都深深触动!

    两位老师都年过八十,但仍在门诊热情为患者服务。他俩的学术思想都分别被列为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计划进行研究,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缘于他们有一颗为患者尽心尽意、为学生鞠躬尽瘁的金子般的心,在平凡中彰显伟大。有一次我去一个较有名的专家诊室想帮忙抄方,对方却觉得知识产权不能泄露,跟他的学生寥寥,让我更加觉得两位名老中医的难能可贵,一直想把对老师的崇敬写出来。恰逢教师节来临,写下这篇文章祝福天下每一位好老师!

更多中药材
  • 身体湿气重,常用的健脾祛湿六味药分享给大家。1.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除胀和胃的功效。2.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功效。3.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4.苍术:具有健脾燥湿、祛风散寒的功效。5.厚朴:具有温......
  • 很多人质疑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其实中医治疗糖尿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大家常说的三多一少症状,其实在很多中医古籍中都已经有记载。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呢,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早期的表现呢,主要是以肝肾阴虚为主,到了糖尿病肾病的阶段,常常会......
  • 嗓子疼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嗓子一疼就以为是发炎了,其实原因有很多种,需要辩证对待。比如嗓子疼常见的表现一般是咽喉肿痛,有异物感,这种症状中医称之为风热喉痹,西医叫急性咽炎,主要是风热邪毒导致。还有一种除咽部疼痛以外,伴有扁桃体红肿,或者是......
  • 【外台秘要】中提到,凡人年30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 眼暗,意思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三里可以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衰老现象。足三里的位置呢,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旁开一横指,是人体当中非常重要的养生保健血......
  • 中医看病说三个小指头,一个小枕头,再看一个小舌头,病就看出来了。这三个小指头说把脉,左手这三个指头是心、肝、肾、右手三个指头是肺、脾、命。一把脉基本上内脏的问题就出来了,因为我们看病是望、闻、问、切,这个切就是切脉,又叫把脉。电影里面说,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