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对症下药治疗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咽部有干、痒、隐痛、异物感为主症的疾病,亦是上呼吸道炎症的一部分。慢性咽炎的病因有些是局部因素导致的,比如急性咽炎转为慢性咽炎、鼻或扁桃体炎症、口腔或牙病、烟酒、辛辣、粉尘、化学气体刺激等都可能导致慢性咽炎。还有一些全身因素,比如各种慢性病及职业因素。

    在中医学看来,本病属于“嗌干”、“咽燥”、“梅核气”等证范畴。指咽部干燥,失其润泽的证候,病机多为津液布散失常,或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因咽上与口鼻,下与肺胃相通连,故与肺、胃等脏腑有关。治疗当以养阴润燥为大法。辨证分以下3型治疗:

    阴虚火旺型 症见咽干急痛,有异物感,发痒干咳,痰黏量少,午后烦热,。舌质红、苔黄而干,脉象细数。应选养阴清肺汤化裁,药用元参、麦冬、生地、青果、山豆根、射干、牛蒡子、桔梗、贝母、薄荷等。

    痰阻血瘀型 症见咽干涩痛,痰质黏稠,咯痰不爽,喜咳恶心,甚则肿甚,滤泡增生,声音嘶哑,潮热腰酸。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滑数。方选桑杏知柏汤,药用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知母、黄柏、板蓝根、丹参、赤芍、马勃等。

    阴虚津枯型 由于肺胃阴虚,日久化火,津液枯竭,不能上乘,咽喉失养而致。症见咽干甚痒,灼热燥痛,饮后痛缓,有异物感,夜间多梦,耳鸣目眩。舌质红苔干少津,脉象细数。方选生脉饮加味,药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生地、百部、百合、黄芩、山栀、白茅根、竹茹等。亦可选用名医巫君玉的野蔷薇根汤(鲜野蔷薇根50~100克,洗净,劈成粗块,煎汁,频饮);朱良春的慢性咽炎散(炙僵蚕、炙全蝎、黄连各8克,炙蜂房、金银花、代赭石、生牡蛎各12克,玉蝴蝶6克。共研极细末,分作20包备用,每次1包,日服2次,饭后2小时用生地、麦冬、元参各6克泡茶送服)。(洪文旭)

更多中药材
  •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
  •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