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黄芪常用药对3则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

    黄芪配人参

    人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可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人参大补元气,常用于急救,如独参汤治气虚欲脱。大失血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人参可益气固脱,急煎服后脱症消失,血压恢复,可为抢救营得时间。因可补肺益脾,也用于肺气虚及脾虚。热病后之气阴两虚及消渴患者用之,可益气生津止渴。气血两虚,心神不安患者用之,可益心气,安心神。人参补气兼能养阴,其性守而不走;黄芪补气兼能扶阳,走而不守。二药为伍,一动一静,阴阳兼顾,通补无泻,补气之力大增。脾虚用之鼓舞中气;肺虚用之补气固表。人参常用量3~15克,另煎。急救用人参一味急煎,称独参汤,每次用9~30克。

    黄芪配防风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风疹瘙痒等病症。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防风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黄芪甘温补气固表扶正,防风辛散祛风解表驱邪。二药伍用,防风辛散温通,可载黄芪补气之功达于周身,黄芪得防风疏散之力而不敛邪,防风得黄芪之固表而不散泄。二药合用,散中寓补,补中兼疏,动静结合,相辅相成。主治表虚自汗,四肢酸楚等症;虚人易患的感冒诸症。防风常用量3~9克。

    黄芪配当归

    黄芪配当归,名曰当归补血汤,由黄芪与当归以5比1的比例构成,功能补气生血。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一是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二是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虚热自退。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等。

更多中药材
  • 在我们脾胃病科有脾胃症状的病人比较多,也有许多患者有腰疼。到我们脾胃病科来看病的时候呢,他往往没有注意这个腰痛,我们在问诊的时候呢,就要注意,因为这个脾啊和肾呢,一个是先天之本,一个是后天之本。所以说这个腰痛啊,跟我们的胃痛,跟我们的胃胀,......
  • 我们在临床上呢,常见的问题归结一点就是两个字代谢。往往患者会说我现在消化不好,光吃不拉,或者说吃得多拉得少,大便就有点费劲了。这个费劲呢,并不是干燥,只是大便呢,便条变细啊。上厕所待的时间比较长,患者的心理上就感觉这事特别不正常,是否问题特......
  •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小患者啊,年轻不到30岁,然后他就是有胃胀,身上没劲儿,平时呢吃点饭就饱,有打嗝儿,也没精气神儿,有时候呢还有胸闷的症状,嗯,甚至有咽部的异物感,他大便呢,也变得有时候就会稀一些,吃点凉的呢,就容易拉肚子。这个患者呢,从脉相......
  • 最近呢,在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些患者,包括一些年轻患者有这个眼干眼涩啊,视力模糊这些症状,可能有些患者呢,因为工作原因啊,总是坐着,有一些患者可能是运动量也比较少,还有些患者就是平常由于工作关系吧,这个喝酒抽烟也比较重,还有一些老年患者呢,他就......
  •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临床也比较常见的一个案例吧,也是我们在消化科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这个病人呢,来看病的时候,这是一个63岁的一个男性,他来找我看病的时候,他说他主要症状就是夜尿多,之所以到我们消化科来呢,就是他除了夜尿多之外,这个腹胀症状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