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霜降进补养脾胃

    王彤

    10月23日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此时,人的阳气与草木一样开始由收转向了藏。这段时间,血热、血黏、血稠的人要防止“脑梗”的发生。应对措施是少吃辣味和温补之物,尽量不饮酒,血热的人适合经常吃些海带以凉血。只要饮食起居得当,可有效地避免“脑梗”一类问题的发生。

    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

    霜降作为秋季进入冬季的一个过渡节气,是我国秋季中最寒凉的一个节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这时应适当进补,为迎接寒冬做准备。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秋补”比“冬补”更重要。这是为什么呢?秋补是“打底补”,相当于打地基,只有地基牢固了,冬补才会有意义。

    在这个季节应选择什么样的进补方式呢?我国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的习俗。俗话说“吃脑补脑”,据说吃煲羊头能辅疗“头风”等疾病。厦门民俗则是在霜降节气时吃红柿,据说有补筋骨、清热润肺、祛痰镇咳的功效。这些进补方式都有一定道理,但在中医看来,霜降进补最主要的还是健胃补脾。

    因为秋季进补是为冬季进补打基础的,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的生化之源,就是说,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是“受补”还是“不受补”,不先把脾胃养好,进补后承受不了,就会发生腹胀、不能消化甚至腹泻等现象。

    在饮食上,可常食用有益于健脾的山药薏米粥及红枣、牛肉、四季豆。在此,再推荐一种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芡实。芡实可健脾补肾、止泻,符合深秋补脾胃而冬季补肾的中医养生理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深秋吃芡实是非常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芡实的吃法很简单,如虾仁炒芡实、冰糖桂花煮芡实、芡实粥。《本草纲目》称:“糯米合芡实作粥食,益精强志,聪耳明目,通五脏,好颜色。”不过,吃芡实时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一次不能食用太多,以50克为宜。由于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食。

    此时还可多吃点性温热而又不偏燥的食物,如核桃仁、黑豆等,或是服用一些滋补粥汤,如三七、胡椒炖鸡或黄芪、当归、生地、三七、葱白、生姜炖鸡等。

    霜降多胃病,暖胃散寒可食疗

    在霜降时段,是脾脏功能处于旺盛的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致胃病发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因为寒冷的刺激,人体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破坏了胃肠的防御屏障,对溃疡的修复不利,还可导致新溃疡的出现。

    对付霜降时节高发的胃痛,温胃散寒是最有效的办法。如果这时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暖胃食物,如南瓜、胡萝卜、甘蓝、红薯、花生等,便可以达到养胃暖胃的目的。特别是温胃散寒的花生,在治疗胃病方面历代医书多有记载。《本草纲目》说:“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药性考》说:“食用花生养胃醒脾,滑肠润燥。”所以说在霜降时节食用花生是明智的选择。每天可适量吃生花生(不超过50克),对养胃有一定好处。

    吃生花生要连着红衣一起吃。女性经期、孕期、产后和哺乳期更应该常吃,对于养血、补血很有好处。花生红衣还有生发、乌发的效果,常吃能使头发更加乌黑亮丽。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吃生花生都有好处,比如有些跌打瘀肿的病人,就不宜吃。花生红衣能止血、促进凝血,跌打损伤、血脉瘀滞者吃得过多,会导致血瘀难散。另外,因为花生中含有的油脂多,需要多耗胆汁去帮助消化,所以那些做过胆囊切除手术或胆病患者,也不宜多吃花生。

    穴位按摩,和胃止痛

    除食疗外,我们还可通过穴位按摩缓解和治疗胃肠疾病,常用穴位有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

    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大约在肚脐向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边缓缓吐气,一边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后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部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天枢穴 此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左、右三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欲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部感觉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由于肠胃喜暖恶冷,入秋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夜晚避免腹部着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太苦加点糖?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儿童还是忍不住那个苦味,喝几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妈妈在给孩子煎煮中药时,怕味太苦会在汤里放很多白糖。其实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对于正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
  • 因为我们中医治病讲究六经辩证,对某些经络有问题的疾病,我们可以使一些引经药物,使得这个药物达到我们针对的经络效果更好一点。一般的老中医开化药药引,大枣啊,生姜,还有葱白。这个生姜呢,主要是一个可以佐治我们的方子中的寒凉的药物啊。大枣呢,其实......
  • 姜是我们生活中的常用调味剂,殊不知姜对于手脚冰凉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果你手脚容易凉,不妨在做菜煲汤的时候多放点生姜,也可以用生姜煮水,如果没有糖尿病的话,还可以放些红糖与生姜一起煮,经常饮用可以起到缓解手脚冰凉的作用。还可以采用生姜1两+......
  • 一、脚气频发,体内湿气太重的时候,湿气容易聚集在身体的下部,湿气重的时候,体内的湿邪就常沿着经络下至足底的部位,从而引起脚气病。二、便溏如水,湿气重的人大便的形态一般都不正常,夹带一些没有消化的食物,有的烂软如泥,气味腥臭,排便不爽,容易粘......
  • 空腹吃水果伤胃?很多家长不让孩子空腹吃水果,感觉空腹吃水果会伤胃。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水果容易消化,而且含有的果糖基本都偏中性,空腹吃也不会伤胃。但是要注意,空腹吃水果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太凉的,这样可能会伤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