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论“明医”

    朱杰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

    名医与明医一字之差,同音而意义迥异。人们易于认可名医,因为越有名的医生通常医术越高,如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叶天士,他们救人无数、名震一方,自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名医。而明医是指明白的医生,明智的医生。因为是明医,他们必明明白白做人,堂堂正正行医,踏踏实实地研国学、读经典、重师承、勤临证、创新说、探新路,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

    明医非神医也,虽有专长而非万能,但“医乃明医,儒乃达儒”,一个明医必定品性高洁,资质超群,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仁心仁术,绝非浪得虚名者可比。名医大多为明医,但也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者,甚至不惜凭借其他手段,以坑蒙拐骗为能事,自诩为权威,沽名钓誉、混迹名医之列。

    《荀子·不苟》篇说:“公生明,偏生暗。”明者,聪慧、明晰也。《礼记·中庸》谓:“明则著。”医术高明而不追名逐利,终将实至名归、水到渠成而为真正的名医。《老子·三十三章》曰:“自知者明”,唯勤求古训,纵观明察,教学相长,融会新知,方能博极医源、彻悟真谛、自出机杼、与时俱进。汉代司马相如《谏猎书》谓:“明者,远见于未萌。”病势发展了然于心,富有远见卓识、善治未病者,方为上工。

    《黄帝内经》记载:“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子务明之,可以十全。”明医的标准实际上很高,必持之以恒、学养丰厚、安贫乐道、上下求索、虚心抗志、宁静致远,才能成为德艺双馨、学验俱丰之“明医”。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严器之序这样说:“余尝思历代明医,回骸起死,祛邪愈疾”。佛家经典《华严经》另有妙解:“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明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明于医道、至精至诚者,方可谓明医。明志明理、明德明术者,乃无愧为明医。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这个糖尿病,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它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降......
  • 咱们这个人体,就好像大树一样,阴是什么?阴指的是阴液,就是我们体内的水液,气属阳,水属阴,那阴虚就是说我们的体内的水少了,就像大树一样,如果雨水少了,首先会表现出什么呀?就会表现出枝叶干枯,叶黄了,枝干变脆了,树叶上的水分变少了,表现到人体......
  • 大家好,中医讲的痰,通常痰湿并称,首先是有湿,湿聚成痰,那么湿和痰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是跟肺,脾,肾三脏有关,我们常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根。痰湿的形成跟这三个脏腑的功能异常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肺部生痰,肺部......
  • 大家好,到了秋天了,秋天当令的邪气,是以凉,燥为主,那么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那肺属金通秋凉,秋燥,所以这个秋的凉气和这个燥性,特别容易侵袭肺部,那最近我也发现周围的一些亲朋好友啊,还有这个病人,这一波儿感冒的病人比......
  • 中医常讲呢,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就是胖的人呢多痰湿,瘦的人呢多阴虚火旺,瘦的人怎么吃也吃不胖,是什么原因呢?大部分是因为脾胃虚弱,吸收营养条件不行,吃完了之后吸收不了。所谓的瘦人多火呢,是指阴虚火旺,胃阴虚虚火旺盛导致什么呀?消谷善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