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说说药酒疗疾

    药酒,又称“酒剂”,是指将中药材放入酒内浸泡提制成的制剂,属于中成药的传统剂型之一。用药酒治疗疾病是中医学中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疗法,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具有易于吸收、奏效迅速、服用简单、便于贮藏等特点。直到现在,仍然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常用剂型。

    药酒的配方主要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适宜的方药,以白酒或黄酒作为溶媒剂,用不同的炮制方法酿制。药酒用酒作溶媒的目的,是借助酒的辛温行散和引经之性,同时能有效地浸制出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药酒主要用来防治疾病或强身壮体,可广泛地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伤科等某些病证。药酒和其他中成药一样,不同的药酒有着不同的功效和治疗范围,以及不同的禁忌症,所以切不可当作普通饮品来饮用。在不了解自己身体状态的情况下,随意饮用药酒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说,药酒是药不是酒,随意饮用药酒也属于滥用药物的行为。

    中药店出售的药酒主要分为内服及外用两大类:外用药酒多由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中药配制而成,主要用于运动系统损伤的治疗。内服药酒分为治疗和滋补两类,其中治疗药酒又分治风湿关节痛和治跌打损伤两类。治疗风湿病的药酒主要由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中药材配制而成,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疼痛等;治疗跌打损伤的药酒主要由疗伤止痛、补肾强腰的中药配制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等。

    泡制滋补药酒有冷浸和热浸两种方法。冷浸是将配好的药物切成碎片或粗粒,装入纱布袋置于瓶内或罐内,加适量酒密封浸泡。热浸是将装入纱布袋的药材与酒置入容器,隔水炖煮加热后再密封浸泡,热浸容易浸出药物有效成分,并可缩短浸泡时间,浸泡温度控制在50℃~70℃为宜,以减少酒的挥发散失。药材与酒的比例通常为1:10。

    滋补类药酒又可分为补气、气血双补及补阳三大类。补气类药酒以人参酒为代表,对因气虚所致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者有较好疗效;气血双补类药酒以八珍酒为代表,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苍白、神疲体倦、心悸气短等;补阳类以人参鹿茸酒为代表,用于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功能减退等。

    既然药酒是药不是酒,服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科学选用:不同品种的药酒功效主治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机体情况来选择药酒,如选择有治疗作用的药酒还是滋补作用的药酒,以及选择哪一类滋补作用的药酒等。

    适当控制酒量:通常可根据自身对药酒的耐受能力而酌量饮服。一般每次饮用量为10~20毫升,最多不超过40毫升。不宜过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对于药性剧烈或有毒中药所浸制的药酒,除按医嘱饮服外,每次用量不能超过10毫升。

    不宜服用的人群: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肺结核、心功能或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对酒精过敏者和精神病患者。另外,服用某些药物时不能饮药酒。(刘姿含)

更多中药材
  • 莲子百合瘦肉汤。功效:益气调中,补虚损,交心肾,安神,益智,清心。适应症: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病后体弱等。莲子性甘、涩、平、入心、脾、肾经,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百合性甘、微苦、平、入心、肺经,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热、清心安神、益气调中......
  •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纪都可发病,但随着年纪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们国家,痔是最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
  • 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功效: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主治:肾阴虚、水热互结、瘀......
  •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