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寒冷天气说姜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医博士

    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功效解表散寒、温中健胃止呕、化痰止咳。干姜,味辛、性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

    最近天气明显冷了,全国各地气温骤降。这样的天气里,和大家谈谈姜吧。

    姜,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应用,《神农本草经》里面就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也大量应用。姜有干姜、生姜、煨姜、姜皮、炮姜等,这个干姜不是指生姜直接晒干,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医张锡纯说过,姜的根茎叫母姜,母姜晒干叫干姜,如果母姜放入地下发芽,长出其他根茎,这些当年生的茎块叫生姜,所以生姜不是母姜,生姜的辛辣之性比干姜要差一点,以发散为主。

    生姜是我们做菜的主要作料,孔子就很喜欢吃姜,后世很多文人都据此爱姜。生姜既能生吃,又能用醋、酱、糟、盐、蜜加工食用,是居家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又是物美价廉、唾手可得的保健品。据研究,生姜含有姜醇等挥发油,对胃酸、胃液的分泌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进食欲,促使肠道蠕动,消除肠胀气。民间有谚语说,“早上三片姜,胜过饮参汤”,“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当然,严格地说,有热证的人还是不适合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为什么夏天要吃姜呢?原来,夏天人们常吃很多冷饮、凉的食物,脾胃的阳气很容易受损。我们吃点姜,就可以防止出现这个问题;冬天的时候,人们常吃很多肉食,这样脾胃的运化也容易出问题,多吃点萝卜可以促进消化。

    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功效解表散寒、温中健胃止呕、化痰止咳。首先说生姜解表散寒,如果被冷风吹着,切几片姜,熬水喝下去,身上立刻就温暖起来,甚至会出汗。这样寒邪就被排出了。

    生姜的另一个作用是止呕,如果脾胃不和,引起呕吐,此时绞点姜汁喝下去,就可以止呕,效果很好。姜汁做法:把生姜捣碎,加一点水,搅拌,沥出汁液,即可。

    至于化痰止咳,是指因寒导致的咳嗽,或者有寒痰,在方子里加入生姜,则效果不错。在《伤寒论》里一共用到生姜39次,基本上均用来散寒、止呕、化痰。

    如果冬天特别寒冷,早晨上班走得急,有时候会吸一肚子冷气,有的人会觉得胃难受。可采取这个办法:出门时在嘴里含片生姜,让唾液慢慢和姜汁混合,缓缓咽下。此即《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所说:“早行,宜含一块(生姜),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瘴气。”

    《神农本草经》说:干姜,味辛、性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

    现在认为,干姜可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生姜和干姜不同,生姜发散力比较大,有发汗的作用;干姜发汗的作用不大,它是一味温里药物。中医有句话叫“附子非干姜不热”,《伤寒论》有一个著名的温阳方——四逆汤中,就是附子和干姜搭配,用来回阳救逆。当人病重,阳气虚微,此时正气无法祛邪外出,使用四逆汤,会振奋人的阳气,使得患者出现生机。

    冬天,有时穿得少了,或在室外时间长了,会引起腹痛,有的女士会更严重一些。如果有干姜粉(超市有售),可以冲服一点,起到暖中的作用。同时用热水泡泡脚,腹痛会很快缓解。

更多中药材
  • 阳虚质主要表现是怕冷,这个比较多见,特别是女性同志比较多见,怕冷一族,它表现是畏寒肢冷,肌肉松软,精神不振,还有性格内向。阳虚质这个病比较特点的就是,在暖和的天气时,别人穿短袖,他戴着棉帽子,穿着棉衣,怕冷是阳虚质的典型表现。......
  • 气虚质在临床表现就是乏力,我们首先看病人没劲乏力,就是气虚质。它的表现主要是乏力自汗,肌肉松软,气短懒言,精神不振,并且这些人性格比较内向,这是气虚质。......
  • 第一个是平和质,第二个呢是气虚质,第三个是阴虚质,第四个阳虚质,第五个痰湿质,第六个湿热质,第七个血瘀质,第八个气瘀质,还有我们情况比较特殊的特禀质,共分为9种体质。每种体质症状表现是不一样,我们先来了解这个平和质,平和质是我们正常的一个体......
  • 首先看这个痛经的原因,我们以前讲过,痛经从大的方面讲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虚,一个寒,一个淤,其实大家看红糖水这个功效就是温经散寒的功效,所以红糖水主要针对哪一些症状有效呢?就是寒症引起的痛经比较有效,如果对淤的话就没什么效果了,假如你宫寒引起......
  • 对于这个更年期的症状,首先是调节自己的心情啊,不要焦虑,首先感觉这个力气越来越不如从前,这个情绪就感觉力不从心,就感到焦虑,这个首先从心理上调理的话,就是舒展我们的心情。第二个我们从饮食方面,一般那个更年期这种阴虚火旺,我们尽量不要吃什么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