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保健又保暖 冬至主食这样吃

    本报通讯员 杨璞 侯晓云

    在冬至前后,你的主食会是什么呢?米饭、面条,还是馒头?其实,冬至的主食完全可以更保健、更保暖。我们特邀三位专家为您点评冬季主食新主张,大家看后不妨一试。

    山药丸子:补气养血暖身心

    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教研室主任郭海英教授介绍,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中医认为,冬季怕冷的人与其阳虚、气血亏虚的体质有关。因此,除了应多吃羊肉、狗肉等具有温阳作用的食物外,还应适当增加山药等具有益气、养血、活血的食物摄入。山药丸子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先准备山药300克,酱油、食盐、白糖、味精、柱候酱、色拉油、奶汤适量。将山药去皮蒸熟,用刀压成茸泥状加盐、味精拌匀,捏成直径1.5厘米的丸子。烹调方法最好用红烧。油烧至7成热,下山药丸炸至金黄色起锅,锅内留油少许烧热,把白糖制成糖色,再加入柱候酱、奶汤、酱油、食盐、味精、山药丸,烧10分钟即成。

    土豆泥:低脂主食富营养

    据南京自然医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城生介绍,土豆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耐寒能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土豆同大米相比,所产生的热量较低,并且只含有0.1%的脂肪。如果把它作为主食,每日坚持有一餐只吃土豆,对减去多余脂肪会很有效。

    推荐菜肴为土豆泥。土豆1个,鲜肉50克,盐3克,鸡精5克,胡椒粉3克,油适量。1.土豆去皮,洗净。肉切成小丁。2.锅里放油少许,烧至五成热时放入土豆块和肉丁,翻炒,放盐、胡椒粉和适量清水。3.大约十分钟,打开锅把软了的土豆压成泥状,再接着炖烂,即可放鸡精出锅。

    板鸭菜饭:民间美味驱严寒

    常言道“冷在三九”,江南也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此时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老南京人喜欢在这段时节煮菜饭吃,不但滋阴补气、美容养颜,还能驱寒保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主任王东旭向大家推荐一款经典老南京保健菜饭:板鸭菜饭。

    原料:板鸭150克,净老母鸡150克,猪五花肉75克,熟猪油30克,精盐5克,鸡汤150克,鸡胗、肝4副,生猪油丁50克,熟火腿、咸雪里蕻菜、荠菜各250克,熟冬笋30克,青菜心250克,粳米150克,虾子适量。

    做法:1.板鸭、老母鸡去内脏洗净。鸡胗、肝、猪肉洗净。以上原料入沸水锅中焯水,捞出用清水洗净,一同放入汤锅中焖烂。2.青菜、雪里蕻、荠菜洗净,粳米淘洗干净。3.将焖烂的板鸭、母鸡剔骨取肉,切成丁。猪肉、胗、肝、火腿、冬笋均切成丁。4.青菜茎、叶分别切成细粒。5.炒锅置火上,加熟猪油100克烧热,先放入菜茎煸炒至半熟,再放入菜叶煸炒2分钟起锅,装入盘中。6.锅上火,加入鸡清汤25毫升,放入笋丁、鸡丁、板鸭丁、胗丁、肉丁、虾子等烧沸,再将粳米倒入锅内烧沸,不停地搅拌,待锅内汤水烧干后,再铺上荠莱和雪里蕻,盖好盖,用小火焖约20分钟,揭开锅盖,拣掉上面的荠菜和雪里蕻,用饭铲在饭上划开,倒入熟猪油100克搅拌均匀即成。

更多中药材
  • 针对这两种类型,中医上有四种证型四个方子来干预。盗汗呢,往往是阴虚火旺导致,这种人往往烦躁少眠,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即使一睡着就爱出汗,五心烦热,整天烦躁不安,我们用当归 六黄汤 来治疗。另外一种呢,是心血不足型的盗汗,这种人心悸少眠,睡则......
  • 脑子梗死出血,或者是又梗死又出血,先梗死后出血,先出血后梗死,怀着二者兼而有之,就会出现脑淤血,脑淤血如果是急性期吸拉栓溶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很多人到不了医院,时间长都过去了。那么剩下脑梗死,脑出血,中医就是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最著名......
  • 一:脾胃虚寒的人,用红糖生姜大枣茶二:女性肝郁脾虚,乳房胀痛,可以选择玫瑰花茶三:眼睛干涩,看东西模糊,可以选择呢枸杞菊花茶四:容易失眠心烦的人,枸杞百合茶五:饭后消化不了,容易食积,可以选择山楂陈皮茶六:秋冬干燥,咳嗽有痰,可以选择陈皮罗......
  • (四宝粥)它的成分是桂圆,红枣,山药,薏仁各25克,糯米100克,用温水泡一小时左右,然后加水熬煮,用冰糖调味即可。桂圆和红枣都是补益身体的上好佳品,有补血安神的疗效,但是如果服用过多,也容易导致胀气上火这样的症状,薏仁可以健脾利湿,解腻去......
  • 很简答黄芪15克,当归3克,大枣5枚,保温杯加水泡茶饮用,能够帮助人把气血慢慢的补起来,如果还先有体寒,可以再加上三片生姜。如果容易上火的可以加上10克的麦冬来进行调理。但是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是,本身脾胃不好,湿气重或者有气滞血瘀的朋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