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文化传承的一叶扁舟 ——北京御生堂博物馆参观记

    本报记者 徐雪莉

    早就听说北京有一家集中国老药铺历史文物、药械药具、医案医书和中药标本收集整理为一体的中医药博物馆,这家博物馆自2003年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了国内外的大量来客,其中既有专门研究中医药的专家学者,也有对中医药文化懵懵懂懂的稚龄儿童,它到底藏有什么“宝贝”?又有怎样的魅力吸引来各地的游客呢?就请您与我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吧。

    建馆起源——把根留住

    在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主任张翠的引导下,我们走进了大厅。首先进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座红色雕花门楼,上挂一副牌匾,“御生堂”三字金光闪闪,夺人眼目。据张翠介绍,这是复原的御生堂老药铺牌楼,它代表着御生堂400多年的历史。

    据介绍,最初御生堂并不叫这个名字,它的前身是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山西榆次县城东门内的“白氏药铺”。这家药铺所制的丸散膏丹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大夫医术高明、口碑极佳,因此白家第七代传人白凌云被举荐到宫中担任御医达25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白凌云告老还乡。乾隆感念其医术医德,赐“御生堂”牌匾,意为“御为普济,生乃永盛”,白家老号正式更名为“御生堂”。

    站在复原的牌楼前,思绪将我带到了百余年前。那时,御生堂内飘散着中草药的幽香,药工们麻利地将药材从药柜中取出称量,耳边似乎还能隐约听到药碾子有规律的研磨声。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博物馆中看到当年民间赠送和官方嘉奖的各种牌匾,如“妙手回春”、“扁鹊再世”、“杏林在望”等。

    近代中国国运坎坷、历经战火,御生堂也未能幸免,在动荡之中,各分号经营无以为继,先后倒闭,御生堂开始走向衰落。

    近年来,为了把历代御生堂使用、收藏并传承下来的珍贵中医药文物留下来,传承并推广中医药文化,御生堂后人着手筹建中医药博物馆,将珍藏的历代中医药文物数千件,老医方、老药方等珍贵的医史文献资料数万件展示在游客面前。

    馆藏特色——中医药文化巡礼

    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民办中医药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王府街1号王府公寓,2003年对外开放之初,它就肩负起了传承中医药文化、保护收藏中医药历史文物的历史重任,馆藏范围也不断扩大。

    目前,开馆的文物陈列分为八个部分:清代御生堂老药铺景观、历代中医药用具、古代中草药标本、古代中草药包装及器皿、历代中医药书籍及报刊、近代名医医方医案真迹、明清中国各地老字号药庄资料和百年中医药商标广告。

    进入正厅,墙上悬挂的一幅幅中草药标本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些标本保存完好、叶脉清晰,历经岁月依然散发着生命的光彩。原来,这些都是中草药原草,是当初御生堂教导学徒识药辨药的教学工具。

    据张翠介绍,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尊手捧灵芝的明代神农石雕像,这尊石雕像原供奉于御生堂的家乡——山西省榆次县的药王庙里,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保存最好、体积最大、历史最久的神农像。我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可见神农与中医药学的渊源之深。

    移步前行,良渚文化时期的玉针、辽代用于包针筒的引骆图手帕、有着300年历史的灵芝、清代太医院按摩器、清代医用藏冰箱、大大小小各种砭石用具、长长短短的针灸针具、历代医药的说明书、老广告……一件件蕴涵着丰富中医药文化的藏品进入眼帘,一圈走下来,仿佛进行了一次中医药历史文化的巡礼,眼见着中医、中药一步步发展成熟,禁不住为中医药的博大精深而震撼。

    另一项广受欢迎的藏品项目是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各种药罐,每个药罐上面都书写着药铺名称、地址和药名。据介绍,展出的上百件白瓷雕花药罐只是御生堂收藏的2000多件陶瓷药罐的一部分,管中窥豹亦可见博物馆藏品之丰富。

    该博物馆收藏的清代以来名医的医案往往引来中医药专家的驻足观看。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专家们从清代名医劳徵、“江南药王”胡庆余、民国时期京城四大名医之首施今墨等人使用过的医案当中发掘出的财富又何止于一张纸、数十个字呢?

    历经战火和“文革”,想要将文物保存下来非常不易,一个看似不起眼宋代的黑釉药坛子就颇费了一番周折,在文革期间,为了把它留下来,御生堂后人不得不忍痛把上面2个白色的“内府”字刮下来了,然后里里外外都拌上泥,作为腌咸菜的缸子,“隐姓埋名”才留存了下来。

    建馆心声——传承文化人人有责

    作为一家民营博物馆,它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面临的经营困难也很多,但它愿以一己之力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做贡献,自发地为公众提供学习体验中医药文化、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场所。

    博物馆依靠对藏品的收藏、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现实与历史的跨时空对话,已经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御生堂博物馆的建馆心声就是为中国文化研究者和中医药专业人士提供欣赏和学习、借鉴的场所。为此,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多次举办展览活动,主办承办各种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它被业界称为是中国国内规模较大,藏品数量最多、藏品质量最好的中医药专题博物馆。被专家称为“中医药文化瑰宝”和“世界中医药百科全书”。被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称号。

    据张翠介绍,除接待国内外的各种团体参观外,博物馆目前是北京多所学校的课外学习基地,御生堂正在以它特有的魅力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撒洒在青少年心中。

更多中药材
  • 那么中医,通常把这类疾病归结为胸痹心痛,或者是心悸怔忡等等。它主要的疼痛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心胸痹痛,通俗来讲叫心绞痛,或者是闷痛,刺痛,烧灼样疼痛,或者是刀割样疼痛。那么以绞痛和刺痛为多见。通常诱因都是因为劳累,比如说老年人早晨起来去早市......
  • 首先,就是失眠多梦,为什么会引起失眠多梦呢?是因为肝火扰动心神,中医讲,肝属木,心属火,肝火旺盛的时候,木能生火,就会使心火亢盛,心神就被扰动,就会引起心神不安,从而出现失眠多梦,那同样,肝火也会犯胃,出现脘腹胀痛,肝属木,胃属土,木能克土......
  •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它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强的脑血管疾病,轻则,手脚活动不利,重则,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甚至危及生命。那么清晨发作脑梗的机制,主要有两点,我今天给大家详细讲一讲。第一,就是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它是跟血压的波动有关系,那血液运......
  • 高血压病人除了日常规律服用降压药之外,早晨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这三件事儿,第一就是起床过猛,或者这个早晨起来还没有服药的情况下。就开始锻炼身体,剧烈运动,这样,对血压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会使血压迅速升高,严重的,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为我们......
  •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