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桔梗 中药诗赏析

    春来桔梗嫩苗生,煮食须知味最精。

    甘草可将同奏效,荠苨莫使错呼名。

    咽喉气下痰俱降,痈痿脓排血自行。

    诸品至高难得到,功非舟楫不能成。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按:桔梗味苦辛平无毒,入肺经。《图经》曰:春生苗,茎高尺余,叶似杏叶而长椭,四叶相对而生,嫩时亦可煮食之。禀天初春稚阳之木气,得地西方阴惨之金味。清肺热以除痈痿,通鼻塞而理咽喉。排脓行血,下气消痰。定痢疾腹痛,止胸胁烦疼。俗方用此,乃名荠苨。今别有荠苨,能解药毒,可乱人参,叶甚相似。宣通气血,泻火散寒,载药上浮。载散药,表散寒邪;载凉药,清咽疼喉痹,亦治赤目肿痛;载肺药,解肺热、肺痈、鼻塞、唾脓、咳嗽;载痰药,能消痰止呕,亦可宽胸下气。引大黄,可使上升;引青皮,平肝止痛。能解中恶、蛊毒,亦治惊痈、怔忡。又与甘草并行,同为舟楫之剂。王好古加味甘桔汤,失音加诃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加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子,酒毒加葛根,少气加人参,呕加半夏、生姜,吐脓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胶,胸膈不利加枳壳,痞满加枳实,目赤加栀子、大黄,面肿加茯苓,肤痛加黄芪,发斑加荆防,疫毒加牛蒡、大黄,不得眠加栀子。其性属阳而升,凡病气逆上升,不得下降,及邪在下焦者勿用。(李绍林)

更多中药材
  • 《医学新语》记载啊,中医治病八大原则,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可见啊汗法非常重要,很多疾病都需要发汗,我们常见的风寒感冒就是往往汗出了热就退。汗法还有消肿透疹,去风湿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啊发汗呢,以汗出邪去为目的,过汗则伤津耗气,所......
  • 《三因极》讲,人得病有一个常见的病因是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怒则气逆,恐则气下。情绪对人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不好的时候啊,消化功能异常,要么呢喜欢暴饮暴食,要么呢不想吃饭......
  • 黄帝内经讲呢,“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意思呢,就是说夏季啊,要保持我们心情愉快,切勿发怒,使精神之华英,适应夏气,否则呢,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我们心脏,到秋天呢,容易发生疾病。......
  • 教大家一个方法,用30到50克黄芪加适量的水,用黄芪煮出来的水再用来煮大米,黄芪是大补元气的中药,它能补气,所谓气呢,是一种能量,气不足的时候啊,就疲劳,耐力差,我们用这样的一个黄芪水煮粥煮饭,连着吃一周,一般气虚的人就会感觉有改善。......
  • 当我们身体得了风寒感冒的时候,千万别再喝冷水!《灵枢》记载,“形寒,寒饮则伤肺”,就是说呢,身体受了风寒,再喝凉水,两韩共同侵袭,就会损伤肺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