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李时珍曾在太医院任职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享有“中医宝典”之美誉。说到李时珍,还与北京有过一段渊源,他曾在京任职一年多。《李时珍传》、《李时珍大事记》等文献对此均有记述。

    李时珍祖籍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是“铃医”,父亲也是当地名医,他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即主管王府的医疗保健。

    嘉靖年间,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楚王朱英燎见李时珍医术高超,便推荐他进京。李时珍也认为北京是京都,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他今后修编本草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接受了楚王的推荐,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也就是他41岁的时候,从武昌来到北京。

    太医院地处大明门东侧,钦天监之南,礼部正东,即现在的东交民巷西口路北附近。始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当时朝廷在此新建了许多官署,太医院署是其中之一。设有院使、院判,所属有御医、吏目等。李时珍进入太医院后,任院判之职,为正六品。该职有左右院判之分,主要为太医院供应宫廷医药与御医配置。(有人认为李时珍担当的是御医,为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在太医院任职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李时珍任职不久,就发现太医院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而当朝的明世宗朱厚熜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药,还想做神仙。太医院中的医官们为了迎合嘉靖皇帝的需要,不仅向全国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时又翻遍了历代本草书,企图从中获得长生不老之药,并纷纷向嘉靖进言。有的说“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有的说“炼食硫磺,可以长肌肤益气力”;有的说“灵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寿”。而李时珍以自己对中医药的研究,断定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并诚恳地向嘉靖皇帝进言,请求皇上别再服食丹药。嘉靖大为不满,从此李时珍在太医院受到排挤,有职无权,赋闲下来,于是他借此机会通览太医院所藏医书,并经常出入于御药库、寿药房,还有京城著名的药店,如位于菜市口的鹤年堂等,据传还到西山一带采集草药,进行本草的研究,从而使他对修编本草有了信心。任职一年后,李时珍感到太医院实在是不宜久留之地,便以病为由向院使(正五品,相当于院长)提出辞职,愿回乡修编本草之书。

    不久,他的辞呈得到批准,于是打点行装,从北京回到了故乡蕲州。虽然他在太医院任职只有短短的一年多,却为他今后编修《本草纲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户力平)

更多中药材
  • 其实腿抽筋与缺钙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相对等啊,缺钙会导致腿抽筋,但是如果过渡劳累,比如我们平常不爬山,突然爬山了,然后夜晚回来以后就发酸,腿抽筋,肌肉抽筋,肌肉痉挛,这不是缺钙引起,而是肌肉疲劳引起的,所以这个腿抽筋不完全是缺钙引起的,......
  • 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大便不成型,跟脾胃虚弱以及肾阳不足有关。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就不能收那水谷和运化精微,导致胃肠传导失常,或者因为肾阳不足,脾失温煦,导致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同时还伴有大便不成形的现......
  •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运动四肢就是健运脾胃,所以饭后走一走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刚吃饱饭,胃内食物量增加,胃处于充盈状态,此时走一走会增加胃的负担,对健康反而不利。所以最好吃饱饭后先休息20到30分钟,再出门散步。快转发给你身边还不知道......
  • 乌鸡白凤丸和人参养荣丸都用于治疗月经量少的问题,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首先,乌鸡白凤丸由乌鸡、鹿角胶、鳖甲、人参、黄芪、当归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由气血两亏导致的月经量过少、带下量多、腰膝酸软等症状,能够补气养血,调经止带。而人参养荣丸是有炙甘......
  • 首先对于补益类中药,最好是饭前服用,有利于吸收。通肠润便的药可以空腹服用,有利于清除肠胃的积滞。而对于消化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最好是饭后服用,因为这个时候胃中存在较多的食物,药物和食物混合可以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其实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