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因疾而医 杏林流芳

    代民涛 柴可夫 李秀月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句古话,可谓妇孺皆知,在古代,很多读书人如果屡试不第,或是厌倦了通过读书来追求功名利禄,则会潜心研究岐黄之术,做一名苍生大医。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杏林之中,很多医家却是因为自己身染疾患,或是亲人受病魔所缠以致于阴阳相隔,而立志学医,救死扶伤,最后名扬天下,流芳百世的。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人称“药王”。享年102岁,也有说法为141岁,且不论真假,孙思邈在当时,甚至现代都称得上是老寿星。然而这位老寿星却打小是个病秧子,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他“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所以药王对于医药是“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常释卷”。药王一生,活人无数,并且著作颇丰,其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含有医学理论、临床医案、食疗、养生、气功等,内容丰富,堪称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他所创的“大医精诚”、“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等言论更为后世医家作为座右铭而身践力行,而“行方智圆”也被河北医科大学作为校训来教导杏林学子。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出身富豪,其母患病,请遍当地所谓的名医,却杂药乱投,至死都不知是什么病症,东垣悲痛之余,悔恨自己不知医术,难挽母亲于水火,于是投与千金,向名医张元素学习,尽得其传。李东垣年轻时在外为官,有一年,大头瘟流行,死人无数,他根据病症自创了普济消毒饮,药到病除,受到了百姓敬仰。现代的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也是据李东垣所创的名方补中益气汤而成,不仅可治脾虚下陷证,对于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也是疗效明显。东垣晚年回乡著书立说,著有《脾胃论》、《兰室秘藏》等,并且创立了脾胃学说,成为杏林一代宗师。

    清代温病大家王孟英出身于医学世家,其曾祖王秉衡编写《重庆堂随笔》未成而亡。其祖父继续编辑,然惜染疾离世。其父接着校稿,然书未付梓,却已谢世,年仅49岁。王孟英为继先人遗训,发奋专研岐黄之术,足不出户,手不释卷,如痴如醉,故而自号“半痴山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孟英刻苦又聪颖,最终功成名就,他对当时流行的温热、霍乱深入研究,在防治瘟疫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发展了瘟疫学说,成为温热学派的代表医家。其实,王梦英不仅对温病贡献卓越,在饮食养生方面,他也是独树一帜,其《随息居饮食谱》一书,所载食材齐全,分类细致,并详述食材的性味归经主治,是一部价值极高的营养学专著。

    当然,除上述医家外,还有很多,如王好古、叶天士、唐宗海等等,都是因疾而从医,并且有所作为。而他们立志学医,救死扶伤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更多中药材
  • 1、斑番烧鸡蛋组成:斑蝥2只,鸡蛋1只。用法:鸡蛋打一小孔,纳人斑蝥(去头、足)棉纸封之,文火烧熟,去斑蝥,吃鸡蛋。2、田七末藕汁炖鸡蛋组成:田七2~3克,藕汁30ml,新鲜鸡蛋1只。用法:将鸡蛋去壳,打人碗中搅拌,加人藕汁(用新鲜藕洗净,......
  • 中医治疗肿瘤有着不可代替的优势:肝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受到众多因素多年作用的影响才会发生,在治疗上也是相当困难的,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不能单一。中医治疗肿瘤优势:1、缓解病情:在中医治疗肝癌上应用多是很常见的事情,首先我们要针对肿瘤的症状进行......
  • 晚期肝癌中药治疗中中药能够有效的控制症状,既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使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治疗,也能够彻底的控制症状,中医个体化处方治疗中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在肝癌晚期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肝癌晚期腹水治疗具有平衡水盐代谢,促进潴留水液......
  •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病在临床上的死亡率较高,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肝癌在早期的症状并不是很明显,所以当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了。这时肝癌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但是患者也不可放弃,一定要积极治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肝癌到了中期有......
  • (1)楝邪金汤组成:八月札15克,川楝子9克,大腹皮15克,桔皮12克,桔叶12克,枳壳9克,木香9克,佛手片6克,郁金12克,莱菔子12克。加减:湿热内蕴加蒲公英、垂盆草、白花蛇苦草、由基黄、茵陈、山栀、黄芩、黄连、石上柏、大青叶、板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