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菖雄香囊避毒瘴——元妃娘娘与贾芸的端午节礼

    吴潇湘

    端午,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从屈原的楚江流传开来,伴随着红似流火的石榴花、锣鼓喧天的龙舟、清甜可口的粽子,一直延续到今天。其实,这还是一个氤氲着淡淡中药清香的日子。

    《红楼梦》中,贾府的端午就过得隆重。节前,当家奶奶王熙凤已先着手准备节礼,族中穷子弟贾芸为在贾府谋件差事,买了些冰片、麝香作为节礼送与她。凤姐儿一看,正是自己所需采买的香料药饵,便自收了。几日后,元妃从宫里赐出各人的礼来。宝玉得了上等宫扇、红麝香珠、凤尾罗、芙蓉簟,既有辟邪之物、也有消夏之品。李纨、熙凤俩妯娌除了纱罗、香袋,因都有孩子,故还赐了锭子药。端午节当天,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特地治酒席,请薛家母女等人过来赏午,大家同乐一天。

    明朝末年刘侗在《帝京景物略》记道:“五月一日至五日,……渍酒以菖蒲,插门以艾,涂耳鼻以雄黄,以避虫毒。”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记胜》中记载,“午前细切蒲根,拌以雄黄,曝而浸晒,饮余则涂抹儿童面颊耳鼻,并挥洒床帐间,以避虫毒。”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到,家家洒扫庭院,门楣堂中悬挂艾枝、菖蒲。或用菖蒲、艾叶、榴花等制成各种形状的佩饰,美丽芬芳,幼童妇人佩戴以驱虫避瘴。

    菖蒲是一味醒神通窍、健脾消滞、杀虫灭菌的中药。艾,又名艾蒿,芳香奇特,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入药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还是灸法的重要材料。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以前还有采药习俗,《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插艾和挂菖蒲也应是为了除毒防病吧。这一天,人们还习惯饮雄黄酒,在床脚墙角洒雄黄水,驱虫防病。小孩佩戴香囊以避邪驱瘟,据说可祛除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五毒。

    贾芸看清了凤姐儿所需,知道大户人家端午节前要采买香料药饵驱邪避瘟,故而送的礼深得凤姐之心。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消炎止痒;麝香开窍、活血通络、散结止痛,既可作香料,也可入丸药。端午节后天气即转热,时疫易生,蛇虫出动,正宜配好香料、备好药丸。

    元妃娘娘赏的礼更是应时应节,锭子药在清代宫中多为消夏,独赐于李纨、熙凤二人,多半用于小儿消暑热清火除恶。宝钗羞笼的红麝香珠串、姑娘们佩戴的香袋都属芳香辟邪之物,应是端午节当令之佩饰。

    香囊是古典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传统道具,《红楼梦》中更是屡屡提及。宝玉曾用它在夏天装过香雪津润丹、井边祭奠金钏儿时从中找出平日放的沉香。就连丫鬟袭人,也用它装着梅花香饼儿。

    又一个端午节倏忽而至,回味传统、品尝粽子的同时,也勿忘扫洒庭除、簪艾系符的习俗。然后,给自己和家人佩戴一个装有中草药的香囊吧,祛除异味,淡淡留香,还可醒神开窍,消除疲劳,让今日的端午依然沉浸在古老的中药香里。

更多中药材
  • 在我们脾胃病科,就失眠患者其实非常之多,由于失眠导致我们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也特别多,这个失眠的症状包括我们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包括胃胀啊或咽干,口部粘痰啊,胸闷呐,这些症状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这个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说我们的中医就讲究辨证治疗......
  • 在我们脾胃病科有脾胃症状的病人比较多,也有许多患者有腰疼。到我们脾胃病科来看病的时候呢,他往往没有注意这个腰痛,我们在问诊的时候呢,就要注意,因为这个脾啊和肾呢,一个是先天之本,一个是后天之本。所以说这个腰痛啊,跟我们的胃痛,跟我们的胃胀,......
  • 我们在临床上呢,常见的问题归结一点就是两个字代谢。往往患者会说我现在消化不好,光吃不拉,或者说吃得多拉得少,大便就有点费劲了。这个费劲呢,并不是干燥,只是大便呢,便条变细啊。上厕所待的时间比较长,患者的心理上就感觉这事特别不正常,是否问题特......
  •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小患者啊,年轻不到30岁,然后他就是有胃胀,身上没劲儿,平时呢吃点饭就饱,有打嗝儿,也没精气神儿,有时候呢还有胸闷的症状,嗯,甚至有咽部的异物感,他大便呢,也变得有时候就会稀一些,吃点凉的呢,就容易拉肚子。这个患者呢,从脉相......
  • 最近呢,在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些患者,包括一些年轻患者有这个眼干眼涩啊,视力模糊这些症状,可能有些患者呢,因为工作原因啊,总是坐着,有一些患者可能是运动量也比较少,还有些患者就是平常由于工作关系吧,这个喝酒抽烟也比较重,还有一些老年患者呢,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