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收藏能升值

    王国玮 北京中医医院

    对疾病的认识,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在甲骨文中就记述有20余种疾病,如疾目、疾耳、疾齿等。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记载了疾、狂、朦等病症约十几种。

    关于疾痛,古人是如何对治的呢?一是药味,二是针砭,三是按摩,四是灸法等等。这里仅讲针砭。在《山海经》里有这样的话:“医源于砭”。砭即砭石针,一种楔形石块。可以刺激穴位或排脓、放血。在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专著《黄帝内经》中谈到了砭石的发明和发现。所以说,最早的针具是砭石。

    东方得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之地。由于地处海滨,这里的人多吃鱼类并喜欢咸味。鱼性属火,多吃则会使热积于身。又,咸能走血、耗伤血液,所以居于东方之人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多毒疮。对付毒疮的方法,就是将其刺破,排脓、放血。所以用砭石治病的方法是从东方中国起源的。

    现已知的最早的砭石是新石器时代产物。此砭为磨制,砭色纯黑,出自今山东泗水,或称罄石。与《山海经·东山经》记载的“高山之石,其下多箴(针)石”正相符合。经中国医史研究家鉴定,为“典型针砭”。

    当今,国泰民安,收藏盛行。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盛世国宝都得到了人们追捧,如瓷器、陶器、玉器、邮票、红木家具等等,无不受人高价收藏。

    中医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至今仍然指导着中国人民诊疗疾病、预防保健,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中医治病的针具、砭石、古籍善本之久远,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比。当代中医名家的宝贵经验得到了国家与传人的继承与挖掘,而他们的真迹处方、医案手笔却很少有人问津。试想,现在的中医医院多已现代化办公了,建立了医生工作站,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处方。那么,中医名家的手迹,祖传的针具、砭石难道不应该收藏吗?再过若干年,我相信它们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能升值的收藏品。

更多中药材
  • 夏季感冒与其他季节不同,夏季呢,天气湿热,我们又喜欢在空调房里面吃西瓜、冰棍,这个时候容易形成外感风寒夹湿证。有个治疗暑湿感冒的方剂叫香薷散,出自《温病条辨》香薷九克,白扁豆、厚朴各六克煎煮。此方呢,在治疗暑热的同时,还能兼顾脾胃,祛脾胃之......
  • 所谓病从口入,戊肝病毒会通过被污染的饮用水、肉类、海鲜、蔬菜、水果等直接或间接的经消化道传播。大多数人呢,被感染后会出现恶心、疲劳、胃口不好、黄疸等症状。不干呢是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其次它还会通过接触母婴血液等进行传播。而戊肝目......
  • 近期多地疫情高发,很多人呢都在家居家隔离两周,甚至更长时间,这个有些人就开始睡眠逐渐不规律了,白天睡,晚上呢熬夜,要么追剧,要么打游戏,有些朋友问我呢,这算不算熬夜啊,这个睡眠时间也够啊,我也没有整天都不睡,我要告诉大家,这也是熬夜的一种。......
  • 今天我就分别给大家讲一讲,每个人他的病因不同,体质不同。第一种是湿热性出汗,这个患者体内湿气比较重,加上蕴久生热,这个热邪蒸腾这个湿气到达面部产生了出汗,那这样的病人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因为湿气比较重,可能总感觉头面部或者这个头发上湿湿乎乎......
  • 有些病人他会反反复复迁延不愈,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好几年。所以今天跟大家说一说这个病,西医通常会把它认为是维生素缺乏,但是很多患者我也问到了,就是补充了很多维生素,多种维生素B,族维C啊,都吃了很长时间,但是仍不见好转,病人才来寻求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