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儿病 脐疗好

    敷脐疗法,简称脐疗,即将药物至于脐部,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通过脐部的药物渗透,达到祛病除邪、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

    脐,中医称之为神阙穴,脐朝百脉,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脐疗可使药物通过四通八达的经络,作用于全身上下表里内外,从而产生治疗作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头面五官、胸腹四肢、五脏六腑,虚实寒热诸证均可采用。由于小儿肌肤娇嫩,药物易透皮吸收,所以脐疗尤适于小儿。小儿常见病如厌食、腹泻、便秘、遗尿、夜啼、惊风、流涎、多汗等等,都可以采用敷脐疗法疗。当然,脐疗也有注意事项,如应严格消毒以防感染;加强护理避免抓挠,防止敷药脱落;小儿皮肤娇嫩,敷药时间不宜过长,宜遵医嘱而用之。现介绍几则小儿病的脐疗验方,以供选用。

    新生儿脐炎:取云南白药适量,先用生理盐水将患儿脐部的分泌物清洗干净,然后将云南白药敷在患儿脐部,盖上纱布,再用绷带包扎好,隔日换药一次。

    小儿腹泻:黄连、吴茱萸、丁香、肉桂、苍术等量研末,适量填脐,并以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一次。

    功能性遗尿:取鲜葱白10段(两寸长)与硫黄12克,捣烂成饼状,在小儿睡前将药饼敷于肚脐中,纱布覆盖固定。两日换药一次,可连用两周左右。

    小儿便秘:取生大黄适量,烘干后研成细末备用。每次取生大黄粉末10克,以适量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儿肚脐上,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然后用热水袋热敷肚脐处10分钟。每天换药一次,一般3~5天可见效。

    小儿厌食: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10克,炒莱菔子6克,鸡内金(炒)5克,共研细粉。上药加淀粉适量,用白开水调成稠糊状,临睡前敷于脐上,再用绷带固定,翌晨取下。每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不愈者,间隔一周,再行第二疗程。

    小儿盗汗:取五倍子适量,研细成末备用。每晚临睡前取适量药末,用温水调成面糊状,敷于患儿肚脐,盖上一块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于翌晨将药饼除掉。每日换药一次,一般3~5天可见效。

    小儿流涎:取益智仁9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将适量药末用少许食醋调成稀糊状,敷于患儿肚脐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敷药期间可间断用热水袋热敷肚脐处,每天换药一次。

    小儿夜啼:取朱砂、琥珀各20克,吴茱萸10克,各研为末,装瓶备用,用时先将药粉和匀,纳入脐中,外用胶布固定。24~48小时换药一次,7次为一疗程。

    小儿口疮:取细辛3克,丁香、肉桂各2克,吴茱萸3克,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填脐,再以艾条灸之。每日一次,重者两次。(祝建材)

更多中药材
  • 今天来和大家说一说,中医上讲望而知之谓之神,望面色,望形体,望舌苔,望舌质,舌下络脉可以帮助中医对患者进行辨证,我们说舌为心之苗窍,这就说明通过舌相可以看出心脏的一些病态反应,特别是舌下的青筋,可以反映心血管淤堵的这样一个苗头。通常来说,正......
  • 身体健康的人,舌头红润有光泽,舌苔表面的光滑无异常,但是如果舌头中间出现了裂痕,而且久久不会消失,这说明咱们的身体可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要引起一定的重视。那么舌头有裂纹究竟有哪些原因呢?第一,阴虚血亏,身体内血热内盛,舌面就会出现萎缩,并且......
  •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方子。枳术汤出自东汉大医张仲景《金匮要略》,该方由枳实、白术两味中药组成。枳实味苦,心酸,性温,归脾胃大肠经,苦难能降,是往下走的,刚好把上冲的那股气儿给降下来。我们常说脾虚生痰湿,气滞也会生痰,而且气滞的痰容易卡在咽喉,枳......
  • 第一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消化不良,我们都知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脾和胃不能很好的工作,那么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等症状。第二排便不畅,通常来讲,如果你脾胃虚弱了,那么下边就会出现两种状态,第一种呢,就是大便溏薄,甚至叫做......
  •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调节饮食,这是最不花钱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用药期间干锅烧烤,路边摊小吃,烟酒辛辣,通通需要忌口,平时啊,可以选择一些既清淡又有营养的容易消化的食物。第二,就是需要调节情志,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一些事情,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