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自制消暑汤

    炎夏已至,以下介绍几款方便实用的消暑汤,原料易寻且价格低廉。

    芦根麦冬汤:鲜芦根100克(干品30克),麦冬20克煎汤代茶饮,具有消暑生津止渴、止呕除烦的作用,对咽喉炎、声带疲劳及口腔炎、牙周炎都有良好的疗效。对高温人体大量出汗,所造成头晕、烦闷等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消暑消食汤:山楂、甘草、麦芽、薄荷叶各50克。将前3种原料洗净放入砂锅,清水适量,煮沸10分钟后放入薄荷叶,然后加盖离火,5分钟后即可去渣饮用。每日当茶饮,能消暑解渴、健脾消食,对暑天的风热感冒有防治作用。

    清暑养阴汤:枸杞子、五味子各12克,甘草、薄荷叶各9克,白糖适量。将前3种原料洗净放入砂锅,清水适量,煮沸10分钟后放入薄荷叶,然后加盖离火5分钟后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即可饮用。每日当茶饮,能益气养阴,可治中暑、内热等病症。

    防暑清咽汤:玄参、麦冬各15克,桔梗、甘草各5克,胖大海10克,白糖适量。将前4种原料洗净放入砂锅,清水适量,煮沸15分钟后离火,然后加入白糖和洗净的胖大海。待汤凉后放入冰箱,适时取用。每日当茶饮,能消暑解渴、清咽利嗓,可治急、慢性咽喉炎。

    消暑凉血汤:大青叶、白茅根、鱼腥草、金银花、淡竹叶各20克,白糖适量。将上述原料洗净放入砂锅,清水适量,煮沸(沸后小火)20分钟后离火,去渣,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待汤凉后置入冰箱,适时取用。每日2~3次,能清热解毒、利尿、凉血止血,可治暑天咳嗽。

    祛暑益气汤:太子参、沙参、石斛、麦冬各15克,白糖、柠檬汁各适量。将上述原料用水浸泡一小时后放入砂锅,清水适量,煮沸30分钟后离火,然后加入白糖搅拌。待汤凉后,挤入柠檬汁数滴,置入冰箱冷藏。每日当茶饮,饮用时,可加入凉开水稀释,功能益气养阴、养胃生津,适宜眩晕、心悸、乏力者,以及老人和儿童。

    百合消暑汤:百合50克,鲜冬瓜100克,切薄片,蛋清一个。先将百合、冬瓜倒入沸水中,滚汤后将蛋清倒入,然后放入盐、味精等调味品即可食用。此汤有清凉、祛热和消暑之效。

    苦瓜明目汤:鲜苦瓜250克,去瓤切块,瘦猪肉100克切片。同放锅内加适量水煮汤,煮熟后加适量盐调味食用。此汤有清热解暑、明目祛毒之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暑疖、热痱过多、眼结膜炎等症。(祝建材)

更多中药材
  •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