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绿豆芽撷趣

    杨峰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说起绿豆芽,它可是我们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已掌握了生绿豆芽的工艺。宋人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述“七夕”用水浸发绿豆芽,视这为“生花盆儿”。是指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前十日,以水浸绿豆,每天换两次水,待芽长到五六寸长时,将绿豆芽移至花盆中,到七月初七时可长得亭亭玉立,谓之“生花盆儿”。

    古时,民间流传“种生”祈子的风俗。妇女们将绿豆放到瓷盆内,用水浸之,豆芽长到数寸时,以红蓝彩缕束之,祈盼早生贵子。

    对绿豆芽这一平常之物,在清代文人袁枚眼里却不同凡响,他在《随园诗话》记有豆芽配燕窝的佳肴。有人嗤之一鼻,说“极贱而陪极贵”不妥。而袁枚却说,发这种议论的人“乃不知惟巢、由,正可陪尧舜也。”袁枚以尧舜时的名人巢父和许由来譬喻豆芽菜,可见身价之高。

    极普通的绿豆芽,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救了美国士兵的命。由于美国海军士兵长年生活在海洋上,因吃不到新鲜蔬菜而得了坏血病。一天,士兵们偶然发现放在军舰上的绿豆因受潮湿长出了嫩牙,于是士兵们便把出芽的绿豆作为菜吃,谁知令人恐惧的坏血病竟不药而愈。这是绿豆芽中富含维生素C的缘故。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称赞绿豆芽为“食中要物,菜中佳品。”他说:“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中医认为,绿豆芽是清热祛火、疏利三焦、解除酒毒的良药。特别是绿豆芽富含维生素C,对预防坏血病,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大有裨益。

更多中药材
  •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任某,40岁,农民工。2009年9月10日初诊,在外打工两年,常干重活累活,平素以酒解困,渐致性欲淡漠,阳事举而不坚,或不能完全勃起,时或头晕。回家与妻子圆房很不如意,自行购买雄狮丸、男宝、回春丹等强壮药,服......
  • 急性胆囊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胆囊急性化脓性感染,80%~95%的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结石引起;另有10%左右的患者并无胆囊结石,而是因细菌感染、创伤、化学刺激所致,称为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本病是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笔者从事临床30余年,发现儿科以脾胃病为多,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症最为常见,笔者常用以下方药治疗。厌食 小儿厌食当以调和脾胃为先,笔者常用理脾汤治疗:苍术3克,陈皮3克,厚朴3克,神曲6克,焦山楂6克,炒麦芽6克,鸡......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某某,女,43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素有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气,全身关节活动受限,僵硬不舒,沉重无力。口黏,口干喜饮,二便正常。舌有齿痕,苔偏黄,脉弦细。辨证为寒湿之邪,瘀痹关节,治以散寒祛湿,活血......
  •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五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五种痞证。痞证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不仅可见于伤寒误下邪陷,亦可见于内科杂病、温热病等。仲景五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