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吃退热药千万别过量

    何念海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儿科主任

    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解热镇痛药之一,日夜百服咛、退热净等数十种常用退热药都是以它为主要成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该国每年因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而去急诊看病的人数达到5.6万,肝损害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不过,究其原因,超量服药是“罪魁祸首”。

    从相关研究和我国的临床经验来看,退热药过量使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着急退热,认为“稍微多吃点药没关系”;二是在“无意识”中多吃了药。

    对于第一种情况,在说明书上明示“每日最高推荐剂量”是个不错的办法。实际上,服药后需要约半小时才能发挥药效,如果因服药过量将体温降得太低,反而会损害健康。而对于第二种情况,这里要特别强调,有些人吃一种药“不见效”就换另一种或两种一起吃。殊不知,目前常用的非处方解热镇痛药几乎都属于一类。同时吃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和吃两种“对乙酰氨基酚”一样会增加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一般感冒发热,如果体温低于38℃,最好采用温水或稀释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如果超过38.5℃,在吃退热药的同时物理降温,能减少药物用量。但如果体温超过39℃或使用退热药2~3天仍不能控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这时,发热的身体就好比一锅开水,退热药的作用就像冷水。往热水锅里加冷水,总体温度会有所下降,但如果不解决“火源”问题,水温还会升起来。

更多中药材
  • 所谓的阴阳两虚就是你既有阴虚的症状,同时又有阳虚的症状。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患者来看诊,他说自己在冬天的时候感觉特别的怕冷,穿的比别人就是特别厚,总是感觉自己后背凉,腰凉,腿凉,脚凉,甚至是屁股都是凉的,就是穿得再多都感觉不到热乎,有一种就是像......
  • 百病生于气,这四种气机失调,中医帮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这最近呢,我对这个中医的气啊,也有不少体会啊,从自身也好,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中医的气,其实首先跟大家说的,要讲究一个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简单说就得有出气,有进气......
  • 第一点就是运动,缺少运动的人会脾虚,这一类病人呢,我跟大家说的是什么特点呢?比方说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规律,但是我就是不运动,为什么会脾虚呢?这个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需要运行的,也就是气不是死气血要活血,你这个运动呢,会改善这个气血,如果你不运......
  •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我在临床上是经常见到的啊,这个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机啊,用中医来说呢,可能会更好一些,目前西医在这方面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啊,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对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
  • 首先说一下这个寒热错杂症啊,这是中医一个症型名词,这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症,又有热症,有哪几种情形呢?其实在临床我们常见的类型,一种就是湿热证,这个湿热证呢,我们说中医体内有湿热之邪,患者就问,我湿热为什么我还怕冷,这个就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