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孙思邈用心修养医德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多次拒绝隋唐两代帝王要其为御医的聘请,长期在民间行医,深受人民赞誉,人称“药王菩萨”。他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主张医术要“精”,医德要“诚”。著《大医精诚》一文置《备急千金要方》卷首,用心良苦,是学医之人必修课,被世人誉为“医德法典”。文中用“心”九处之多,指明了如何立志为医,为名医,为大医。

    “用心精微”,立志为医:“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不得有“至粗至浅之思”,必须“用心精微”,“博及医源,精勤不倦”。

    “恻隐之心”,博爱为民:“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贫贱富贵,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博爱治病。

    “深心凄怆”,体恤病人:“一人向隅,满堂不乐,病人苦楚,不离斯须。”不要“偶然治差一病”或小病见效则“自逞俊快,邀射名誉”。要深心凄怆,体恤病人。

    “一心赴救”,勿避困难:对待危急重症,“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而“一心赴救”,“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要不畏艰险,勿避困难。

    “形迹之心”,万不可有:大医之体,“望之俨然,不皎不昧”,询问病情,“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或“道说是非,议论人物”。形迹之心,万不可有。

    “蒂芥之心”,切勿存留:对“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要不怕脏臭,体恤怜悯病人,“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

    “至意深心”,精准治病:“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查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精益求精,否则会“望其生”,实“见其死”。

    “专心经略财物”,人神共愤(耻):对待同行要医术相长,“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自“谓天下无双”。以医谋私,贬低自己的形象。

    “救苦之心”,成就大医:医技平庸者会草菅人命,庸医杀人。医技精湛、高深,但医德修养差,人格低下,品德恶劣,那就会像“狂人持刀”遗害病人。若能按照《大医精诚》用心修养,“救苦之心”常存,不是“大医”,也是“名医”。

更多中药材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
  •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
  •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