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标本同治溃疡性结肠炎

    韩培海 高思山 肖贻泰 青岛市黄岛中医医院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过程,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脾肾阳虚是本,湿热内蕴是标,治疗应温肾健脾、清肠化湿。

    脾肾两虚是本

    脾肾两虚是指脾肾阳虚。外邪入里、劳倦内伤,久病虚损均可导致脾肾两脏阳气虚衰。或他脏虚损渐及于脾肾,均可造成两脏同时虚衰而为脾肾阳虚证。溃疡性结肠炎久泻久利、水邪久踞,也可加重脾肾两脏阳衰,造成恶性循环,脾肾阳虚提示脾肾两脏机能减退、运化失职,水湿停滞、阴寒内盛、全身脏腑功能失调。脾肾阳虚是以虚为主夹有实证之证候。

    湿热内蕴是标

    湿邪是脾肾阳虚的病理产物。水湿运化不足,留于体内,久郁于体内可以化热,最终形成了湿热内蕴。而湿为重浊黏腻之邪,容易影响气机的流通,如与热邪相合,湿热交困,则热因湿阻而难清,湿因热蒸而阳气受伤更甚,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下午热重,肢体沉重,神疲懒言,神志昏沉,胸脘痞闷,恶心纳呆,腹胀便溏,或发黄疸,小便不利或黄赤,舌苔黄腻。

    温肾健脾、清肠化湿是治疗大法

    温肾阳可以加快湿邪排出体内,同时肾阳充足可以温脾阳。健脾可以恢复脾的运化水液的功能,所以治疗此病首当温肾健脾。因本病的湿热主要在肠道,所以清肠化湿是治标。

    临证验案:王某,男,51岁。主诉:小腹部疼痛伴大便带脓血反复发作20余年。患者诉1985年起无明显诱因每于冬春季节均会出现肚脐以下小腹部痛,疼痛呈持续性,伴大便质稀,带少量脓血,小腹部发凉,常有里急后重感,无恶心、呕吐,曾经某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刻下:时有胸闷、气短,小腹冷痛。大便质稀,2~3次/日,便后带少量脓性物,无血,有里急后重感,双小腿部发凉,纳眠可,小便调。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温肾健脾、清肠化湿,药用乌梅30克,五味子10克,黄连15克,马齿苋30克,金樱子20克,藿香15克,五倍子15克,莲子30克,芡实20克,补骨脂20克,甘草15克,葛根50克。服上药20剂后患者泻止,无不适感。

更多中药材
  • 柠檬草和玫瑰醋听起来就是一种草,其实是一味药,柠檬草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柠檬草在生活中可以见得到,但是真正利用并服用,柠檬草不必玫瑰艳丽它其貌不扬,但功效却不凡,作为一种草药,有着很高的利用价值,尤其是柠檬草泡水之后服下对人体有益,柠檬草......
  •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艾多年生草本,生于路旁荒野、草地、林缘。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5至7月花尚未开、叶正茂盛时,采叶阴干。艾叶多皱缩,有短柄,完整叶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
  • 金不换又称田七属于同种多年生草本。金不换和田七只是叫法不同而以,它原属于同种只是不同的称谓,高达30~60厘米。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金不......
  • 金不换是中药三七的别名,形容三七的重要性。是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那么,金不换的功......
  • 相信针对很多老年朋友来说,最让他们感到开心的就是自己身体能保持在健康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安享晚年。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年朋友都会有血压过高的症状,这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夏枯草降血压的效果好吗?带着大家所提出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