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学好诊脉 破解难症

    高允旺 山西临汾永旺脑病医院

    很多乡村或基层医生学中医往往是自学或跟师学习,在学习中,脉诊是非常不好掌握的,但是脉诊确实又非常重要。笔者在临证40年中,深刻体会到学好诊脉,才能辨证准确,用药有的放矢,破解难症,提高疗效。

    中医看病,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在辨证论治当中,以四诊八纲为要目,在望闻问切中,虽脉诊排在最后,但它在中医诊断中占重要的一环,起决定性作用。《内经》162篇里讨论脉象的就有30篇。《难经》里的81难,前30难说的都是脉诊。历代各家无不把脉象作为辨证论治的关键,作为证变、法变、方变、药变的依据。临床中凭脉辨证兼顾其他三诊,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看清了,用药就方向对了头,就不难取得疗效,甚至会治疗许多疑难杂症。

    西医发展得很快,检查手段一日千里,已发展分子学,从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等检查手段去诊断疾病,但西医的检验结果可作为参考,却代替不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张仲景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我们中医从脉上观证,诊脉是中医的特色,这么重要的一点特色不掌握那怎么能行。

    怎样能平好脉呢?《难经》言脉法,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临床练久了就能计算出脉行至何处,何处有病;如浮取、中取、沉取则是按《难经》上说的往三个指头上黏豆子逐渐加码。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是四季平脉,只有掌握了平脉才能摸出病脉。然而,初学脉时老师不让摸人的手腕,而是让摸河里的水。河流好比大地的血脉,它四季四时(早午夜晚)的变化,犹如人脉的变化,掌握了河脉的变化,有助于掌握人脉的变化。乍暖还寒的初春,把手插进河水中摸着固定的绳子细切“春弦”;炎夏头顶烈日摸着河水练“夏洪”;秋风送爽,一手举着麻雀,一手轻扶雀背,闭目体会“秋毛”;冬天砸冰伸手到河水练“冬石”。天天摸着自己的脉搏,体察脉的瞬息变化,每当季节变换的日子,哪怕是半夜,也摸着自己的脉,体会几点几分几秒,从一个季节的形状突变到另一个季节的形状。

    诊脉不是容易的事情,往往心中明了,指下难明,但既难也易。如迟数以数字计算,比较容易。而浮沉两脉,到底浮在哪里,沉在哪里,难以琢磨。那么究竟如何区分和判断脉,脉学所言“木在水中浮”的感觉是什么?笔者曾做过一个实验,取一块长5厘米,宽1.5厘米,厚1厘米的长木条,漂浮在盛水容器中,闭目静神按木漂浮的感觉。当手指轻轻按在木块上,向上下起伏,才有木在水中浮的灵感;当按木块起伏运动,感觉木块向上推动力,犹如水运行碰撞手指腹感觉;如再把木块向前推走,按木起浪,木块在水中荡悠悠的感觉,这时就不是浮,而变成洪脉。经反复在病人脉上体会,才领会到濒湖脉学所言:“浮如木在水中浮,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再如芤脉,笔者把一个长方形小气球,手指下感觉是内空外实,当笔者诊到危急病人脉时,有脉无血犹如按气球的感觉。笔者深深感到古人所说芤脉的真实性。芤脉者死脉也,正如脉学所言:“浮大中空乃是芤。”

    那么沉脉如何诊出,笔者做过尝试。把两根铅笔放在一起,两笔之间绷一细绳,当用指腹摸铅笔时,只能按到铅笔突起部分,而线绳不可摸测。当你在两根铅笔之间用力诊查,就可感到手腹之下线绳柔软的感觉。我们把这一感觉运用到病人身上,正如濒湖脉学所言:“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那样,水的特性是湿润而下走的,沉脉也如水流一般总是呈现于深在的筋骨之间,故诊察沉脉轻取不行,重按始应。

    滑脉如珠滚动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而无真正尝识,如何感觉脉来运行象珠子滚动,使人难以理解,笔者曾做一个实验,做一个木质长方形小槽,把5个玻璃球放在其内,把它放入盛水盆中,水在盆中,槽在水中,球在槽中滚动,手腹一前一后、一来一往,反复体会球在指下滚动如珠的状态,把这一感觉用到病人身上时,有了相似的灵感,就是滑脉。

    脉学是科学的、真实的、有形有物的,绝不像西医所说桡动脉的跳动快慢而已,而是反映四诊八纲症结所在。

    2008年,山西省临汾铁路医院神经内科邀我会诊有一位脑中风患者,高烧12天,体温在38℃~39℃,白细胞11200/mm3左右,腰穿脑脊液正常。自觉症状,特别怕冷,夏天三伏天还穿着羽绒服,右侧肢体瘫痪,说话没有力气,脉象浮数而濡,浮数而热,脉儒属湿,而苔白厚似一层面粉,舌苔中心色黄,从脉判断暑湿之热过重,看外形寒而内大热的暑湿证,以清热利湿,芳香化湿,扶正祛邪投药,生石膏200克,滑石粉20克、党参30克,知母30克,连翘30克,薏苡仁30克,佩兰10克,苍术15克,藿香15克,甘草10克,令其4小时1次,服药3剂,热就退下来。此证只在望诊、问诊去思考很容易判断为风寒感冒,但从脉暑湿热证。热了12天,治疗3天就退了热,身不凉了,瘫痪肢体有所恢复。

    还治过一个50岁的老妇,子宫大出血,一蹲下就出血,当我到了她家时已半盆子血,弄的床上地下都是血,观其面色苍白,语言无力,脉微细甚弱,马上煎了50克高丽参,就不出血了。还有一个年轻妇女来了月经多天不止,兼有脱肛,脉沉细弱,令其服人参30克,连续服了3天,经血就止了,脱肛也好了。书上没有说人参能止血,但上边两个例子的脉象都是气虚,用人参补气就能止血。用人参止血必是掌握脉为沉细弱,如果是浮和数均不能用,就等于火上加油,而寸沉弱能用,如果关尺脉不能用。

    在学习和临床实践中,逐渐体会到脉诊的重要性,在诊病时有了它,马上心明眼亮,如在夜航中见明亮的灯塔一般,离开了它如盲人夜行。

更多中药材
  • 很多人怕冷,手脚冰凉,在中医体质学说上称为阳虚体质。阳虚体质就是阳气不足,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阳气不够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这种体质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年轻人更多一些。艾灸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
  • 例如清淡饮食就是水煮青菜,荤腥不吃、油盐不进等极端做法,非但不利于营养均衡,还会导致体质下降,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扰。清淡饮食的一个标准是少油、少糖、少盐忌重口味,以及尽可能多的采用蒸的方式烹饪。......
  • 夏天湿气重,气候是一个大因素,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湿,湿气还源源不断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湿气满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较弱,运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进入身体没有变成气血精液,而是变成痰湿。所以对于脾虚的人而言,在祛湿的同时还要健脾......
  •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虽然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萝等,还有山药、红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适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气逐渐......
  • 日常饮食要根据体质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体质要多吃温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虚寒体质都不能吃凉性的食材呢?不能这么绝对,可以适量吃一点应季的食材来调和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比如夏天吃点空心菜,冬瓜,丝瓜清热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