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目——脏腑精气所注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目,甲骨文写作mù,金文写作mù。《说文》:目,人眼也。《说文》中古文的“mù”(目)字,像极了一张人脸,弯弯的眉毛下面,是明亮的眼睛。从古至今,许多文人骚客歌咏过人的眼睛,如“明眸善睐”,如“眼波流传”,《诗经·卫风·硕人》里有“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样的句子。

    目,是人体的五窍之一(五窍指目、耳、鼻、舌、口),在人体器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知道治疗眼疾的方法。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里就记载了当时专门的药物。唐代,政府主办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里专门开设了包括治疗目疾在内的五官科。中医认为,多食辛辣的食物对视力有损害。清代食医王孟英早有告诫:“目疾者忌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指出:“其辛能散气,热能助火,久食伤肺,损目……”

    明代著名医家江瓘主编的《名医类案》中记载了一个著名案例,记述的就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先生诊治因过食辛辣而致眼疾的患者。有一个中年人,非常喜欢吃猪肉煎饼,有一次晚上就着大蒜和醋做佐料,吃了很多,又喝了很多酒,睡在暖炕上,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自己什么也看不清了,瞳孔完全散大,没办法聚光。这个病情很复杂,当时群医束手,“百治不效”。李东垣认为:“《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又云:‘筋骨气血之精而为脉,并为系,上属于脑。’瞳子(及瞳孔)是黑色也应该系于阴,现在瞳子散大,是吃辛辣阳热的食物太过的缘故。这就如同《内经》所说:壮火食气的道理一样。”所以他用大剂量的黄芩、黄连,苦寒泻热,配伍生、熟地和当归甘寒养血,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饮食习惯不当对视力有损害以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视力的大敌。近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体70%的信息是由眼睛接收的,爱护眼睛在全人类已经达成共识。目前看,眼睛最大的天敌是“近视”,据说中国儿童70%以上都是近视眼,这个数字还有上升的趋势。导致近视的原因,中国古代养生专著里总结为:“极目远视,夜读细书,长注一处”,意思是长时间拼命看远方的某处,在晚上阅读书上的小字,长时间眼睛盯着一处等等。对应现代的孩子,就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正确的学习方式。很多儿童的持笔方式都不对,如果握笔时拇指和食指接触,会大大影响视野,更容易导致近视。相对于古代的夜读细书,现代的孩子遇到的问题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暴露在过强的灯光下。研究表明,过强的照明与过暗的光线对眼睛的损坏一样严重。另外,儿童往往以看电视和打游戏为主要的娱乐方式,眼睛长久的停留在一处,对视力的损坏也非常大。

    总之,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才有可能拥有一双善睐的明眸!

更多中药材
  • 一、带气睡觉。中医认为,过度生气会导致体内气血紊乱,造成气机淤积,身体气血一旦失调,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在睡前心情要尽量保持平和。二、懒觉。中医认为久卧伤肝,尤其早上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这个时候睡懒觉对健康是不利的。三、饭后立即睡觉容易加重......
  •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把红豆和赤小豆弄混,其实这两种豆子还是有区别的,无论从外形还是功效上,两者都不太一样。红豆圆而大,常常用作食材,具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比较实用。而赤小豆扁而小,常用于入药,具有利湿消肿,清热退黄的功效,......
  • 罗汉果大家应该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习惯用它来泡水喝。但我们要注意,罗汉果味甘性凉,对于脾胃虚寒者并不适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记住。......
  • 中医认为,肥胖都是由脾虚所导致的,脾胃虚弱会导致身体水湿运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湿气重便由此而来。而湿气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腻食物吃多了又反过来造成身体痰湿过重,从而发胖。不仅如此,湿气重还会加重身体运化不畅,体内废物损失无法排出,就容易出......
  • 每一种药物最好都要错开,不同的西药之间服用的话,有些像解抗的药物,我们就错开服用,错半小时。中药西药之间,我们服用的话,尽量错开个半小时会好一点,以避免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