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养血祛瘀 清热利湿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部分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表现为镜下蛋白尿或血尿。本病只有少部分是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本病属于传统中医学“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等范畴。《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所列的“石水”与慢性肾炎相对应,指以反复发作的浮肿、蛋白尿、高血压、面白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

    辨治方药

    慢性肾炎的治疗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主要目的,需要长期坚持,标本兼治,以本为主。从慢性肾炎的临床证侯及病程来分析,本病之根本在于脾肾虚损,导致气化失司,水湿停滞;气虚失固,精微下泄。因此,中医治疗慢性肾炎,一般主张以健脾益肾为治本原则。

    目前,中医学一般将本病列为4型进行辨证论治:脾虚湿困型,治宜健脾利水,用防己黄芪汤合春泽汤加减;肾气亏虚型,治宜补肾利水,用济生肾气丸加减;肝肾阴虚型,治宜滋养肝肾,用归芍地黄汤加减;湿热蕴结型,治宜清热利水,用三仁汤或疏凿饮子加减。

    此外,笔者从临床实践中体悟到,用滋阴养血、活血化瘀法,配合清热、解毒、利湿治疗慢性肾炎,亦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基本方药:生地15克~30克,赤芍15克,当归、川芎、桃仁、连翘各10克,红花6克,蒲公英、益母草、白茅根、土茯苓各30克。儿童酌减量。方中主以四物汤养血活血,滋补肝肾;辅以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配以蒲公英、连翘、土茯苓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益母草、白茅根活血利水。

    临床辨证加减: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疮疡、痒疹者,选加蝉蜕、白僵蚕、忍冬藤;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血尿明显者,加小蓟、阿胶(烊化冲服);肿甚者,选加泽泻、冬瓜皮、麻黄(量宜小)、椒目等,并以大剂益母草煎汤代水煎药;腹胀满者,选加枳壳、厚朴、槟榔;肾阳虚者,去连翘、茅根,生地改用熟地,加熟附子、淫羊藿;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脾虚纳少者,去生地,选加山药、白术、苍术、鸡内金、陈皮等。

    这一治法思路的形成,主要出自如下考量:

    一是慢性肾炎多长期反复迁延难愈,久病多虚,滋阴养血即补肝肾,属治本之法,久病多瘀,宜活血化瘀,是中医传统的有效经验;二是现代医学认为,本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以致衰竭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肾小球的硬化,而活血化瘀可以疏通血脉,去除瘀滞,防止和清除肾内微血栓,提高肾血流量,软化和吸收增生性病变,从而控制或延缓肾小球硬化及肾功能衰竭的进程;三是慢性肾炎的发病与急性肾炎一样,多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有关,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体会到,西医所谓变态性反应类疾病,用养血活血的方药配合清热解毒之类的药物治疗,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

    预防与调护

    1.限制食物中蛋白质的摄入,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在0.5克~0.8克之间;肾功能不全者,忌食植物蛋白;低盐饮食,控制在每日3克以内。

    2.避免受冷及潮湿,不要过度劳累;病情轻者,可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

    3.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

更多中药材
  • 前几天在门诊的时候呢,接诊了一位胆汁反流病的患者,嗯,来找到我的时候呢,说很多医院都去看了,药也吃了挺多啊,就是总是治疗效果不好啊。我觉得这个病人也挺复杂的,我就看了一下他服用的药物啊,结果我一看他的药物呢,主要是这个啊,我们叫拉唑一类药物......
  • 所谓的阴阳两虚就是你既有阴虚的症状,同时又有阳虚的症状。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患者来看诊,他说自己在冬天的时候感觉特别的怕冷,穿的比别人就是特别厚,总是感觉自己后背凉,腰凉,腿凉,脚凉,甚至是屁股都是凉的,就是穿得再多都感觉不到热乎,有一种就是像......
  • 百病生于气,这四种气机失调,中医帮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这最近呢,我对这个中医的气啊,也有不少体会啊,从自身也好,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中医的气,其实首先跟大家说的,要讲究一个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简单说就得有出气,有进气......
  • 第一点就是运动,缺少运动的人会脾虚,这一类病人呢,我跟大家说的是什么特点呢?比方说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规律,但是我就是不运动,为什么会脾虚呢?这个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需要运行的,也就是气不是死气血要活血,你这个运动呢,会改善这个气血,如果你不运......
  •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我在临床上是经常见到的啊,这个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机啊,用中医来说呢,可能会更好一些,目前西医在这方面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啊,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对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