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穴位埋线治癫痫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常表现为突然、短暂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或精神症状等异常。癫痫发作可直接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其反复发作,还可使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处在异常生理状态下,影响脑的功能并加重认知功能损害,引起患者学习、记忆、语言等功能损害,并可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身体状况和社会功能等,从而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以全面性发作型为甚。目前癫痫的治疗主要是控制发作,西医治疗以抗癫痫药物为主。抗癫痫药物或手术治疗,约80%的癫痫病人的发作能获控制,余下的20%的病人,则继续发作而成为难治性癫痫。

    穴位埋线法治疗癫痫具有显著优势。穴位埋线法是将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手段相结合,将羊肠线埋在穴位内,以起到长时间刺激穴位的目的,通过穴位刺激,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得以恢复。其治疗过程包含了针具刺激效应及埋线渗血的刺血效应,以及羊肠线在穴位内长久的刺激作用,对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行调整,从而扶正祛邪,减少癫痫发作,甚至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符合《内经》“深纳而久留,以治顽疾”的思想。穴位埋线操作简单,安全适用,较为经济,无西药的不良反应,无口服中药的繁琐,埋线一般15天~30天1次。相对针刺而言,埋线治疗次数少,刺激强度大,具有简、廉、效的特点和显著的临床价值。

    诊断标准

    1.主症:①猝然仆倒,不省人事;②四肢抽搐,项背强直;③口吐涎沫,牙关紧闭;④目睛上视;⑤瞳仁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2.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

    3.急性起病,经救治多可恢复,若日久频发,则可见健忘、痴呆等症。

    4.病发前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可有诱因。

    5.脑电图表现异常。

    主症中有①、②、⑤,并具备2、3两项条件者,结合先兆、诱因、脑电图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诊断。

    证候诊断

    风火上炎、痰热闭窍:猝然昏仆,四肢抽搐有力,或有吼叫,气高息粗,狂躁不安,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风动痰阻、浊邪上犯:猝然昏仆,目睛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抽搐,喉中痰鸣,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

    瘀血内停、清窍受阻:发则猝然昏仆,颜面口唇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涩。

    心脾两虚、虚风动越:久痫不愈,猝然昏仆,神昏,面色苍白,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无力,口噤目闭,二便自遗;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肾元不足、内风暗煽:猝然昏仆,四肢逆冷,肢搐无力,手足蠕动,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适应证

    年龄在15岁~65岁之间的原发性癫痫全面性发作者,临床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伴有意识丧失,呼吸暂停和尿失禁,1次发作达数分钟,部分患者发病初期可有先兆,事后无记忆。常规脑电图或诱发试验脑电图可见癫痫波形(棘波、尖波、慢波或棘慢波综合等)。

    禁忌证

    1.诊断为继发性癫痫者。

    2.合并有严重心、肝、脾、肺、肾疾病、脑肿瘤及精神病患者。

    3.有出血性疾病者。

    技术操作方法

    1.器械准备

    消毒用品、镊子、8号注射器针头、30号毫针、剪成1厘米长的1号铬制羊肠线、创可贴。

    2.详细操作步骤

    ①主穴:A组大椎、筋缩、丰隆(双):B组心俞(左)、肝俞左、阳陵泉(双);C组心俞(右)、肝俞(右)、臂臑(双)。

    ②配穴:风火上炎型加胆俞左或右,风动痰阻型加风池左或右,瘀血内停型加膈俞左或右,心脾两虚型加脾俞左或右,肾元不足型加肾俞左或右。

    A、B、C三组主穴轮流取用,根据患者中医证型,每次埋线加配穴1个,配穴左右交替。

    3.埋线的操作技术标准

    将30号毫针插入注射器针头,毫针头不外露,注射器针头前端预留1厘米左右长度的空隙以便放入羊肠线,制作成埋线针。将消毒后的羊肠线剪成1厘米长的线段,穿入在自制埋线针的注射器针头前段,线头不外露,备用。根据取穴不同,背部穴位取俯卧位,其他穴位取仰卧位。用龙胆紫作出进针点的标记,常规皮肤消毒后,左手拇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的皮肤,右手持穿好线的埋线针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根据不同埋线部位,将针刺入所需要的深度,得气后,前推毫针,同时后退注射器针头,将羊肠线埋在穴位的皮下,拔出埋线针,伤口贴上创可贴。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15天埋线1次,连续治疗3个月,3个月为1疗程。

    关键技术环节

    1.掌握选穴原则:主穴一般固定选取,配穴则由于患者症状多样,病机复杂,辨证证型错杂,未必一定就是以上四型的一种,应根据实际病机,灵活选穴。如果挟风火,可取大椎、风池;如果还有瘀血阻滞,则需加血海、膈俞;如果还伴有痰浊,则需加丰隆;虚证则加脾俞、肾俞等,不可拘泥。

    2.选穴应准确。

    3.取穴埋线应熟悉解剖,避免损伤大的神经和脏器。

    大椎、筋缩两穴位于督脉,其深部为脊髓,埋线时注意不可过深,以免伤及脊髓。风池穴在颈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之间取穴,不可穿入过深,以免损伤延髓,方向应向鼻尖方向,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心俞、肝俞、胆俞、膈俞、脾俞、肾俞位于背部,不可刺入过深以免伤及内脏如肺脏、肾等。

    注意事项

    1.患者精神紧张、过劳或过饥者,禁用或慎用埋线,避免类晕针现象发生。

    2.妇女有习惯性流产者应禁用。

    3.埋线治疗时,需掌握适度的刺激量,防止类晕针现象发生。尤其取坐位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及神态。

    4.埋线穴位处,应做到严格常规消毒,并无菌操作。

    5.背部埋线应慎加小心,不宜过深,严防刺伤内脏脊髓,造成气胸、脊髓损伤。

更多中药材
  • 胃癌高危人群主要是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男性,尤其是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年龄在50岁~80岁之间常吃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等食物吸烟、酗酒接受过胃部手术、胃息肉家族肿瘤疾病、家族胃癌史恶性贫血A型血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的......
  • 胃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列居第四,而我国更是全球胃癌的高发区,胃癌致死率在全球排列第一。胃癌目前仍是因肿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迄今为止,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胃癌的最重要手段,但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处于......
  •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癌症,只是随着人年龄增长愈易患癌。一般40岁以上最容易患癌。专家指出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其一,发生癌症之前存在一个时间较大的潜伏期。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并不是马上就会发病,往往要经过15-30年的致癌潜伏期。一般为2......
  • 大部份胃癌病人手术切除后仍可继续享受正常生活,一般来说,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胃癌切除术后,使部分病人不能保持原有体重,由于创伤或不能正常进食,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等消耗,致使体重下降,还可发生一些维生素缺乏病及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在胃癌......
  • 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的方法是什么,我国是胃癌大国,所以每年都会有数万人因为不同的因素而患上胃癌,又有数万人因治疗方法不当或者是治疗不及时走向死亡。专家说:因为患者年龄、病情、症状等各方面都有不同,所以患者患者不要盲目的用药治疗,一定要辩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