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之我见

    卓思源 安徽省中医院

    经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王冰注曰:“刚正果决,故官为中正;直而不疑,故决断出焉。”故《灵枢·四时气》有云“邪在胆,逆在胃”之说,可见胆有邪可影响及胃。临床上某些胆汁反流性胃炎出现口苦、呕逆、泛酸诸症,大多因胆有郁热、胃气上逆而见是症。胃炎的发作常与情志变动有关,其病机为气机郁结、肝胆失于疏泄、进而殃及脾胃的升降。

    病起于肝胆,症见于脾胃,盖胃为腑,主受纳,居于中焦,乃水谷之海,以司水谷升降出入之职能。然厥阴肝木,少阳胆腑,均主疏泄,肝气条达,胆液畅泄,令胃气和顺通降,有助谷气之受纳运化。又脾与胃互为表里,以膜相连,同居中州,胃主纳而脾主运,脾为胃行其津液,相互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及精微的输布,营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土为万物之母”,胃主降而脾主升,相反相成,脾气升则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糟粕得以下行。胃喜润而恶燥,脾喜燥而恶湿,二者润燥相济,阴阳相合,司饮食之传化,故《临证指南医案》又谓:“太阴湿土得阳则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由上述可见,胃欲司其受纳通降之功,与其他脏关系至为密切。胆腑在消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旦受伤,则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胆囊术后,胆腑功能受损,脾胃功能失调,验证了胆腑在脾胃消化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灵枢·四时气》说:“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胆腑功能正常,则脾胃健运,脾胃乃后天之本,生化有源,则余脏安之,生化无源,则诸脏皆衰。故李东垣云:“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藏安之,所以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更多中药材
  • 今天分享这个病例呢,是一位安先生,男性, 29岁,他的主诉就是便溏半年,就是大便不成形,有时成粥状,大便也不太规律,要是吃不好了,就容易腹泻发作,尤其还是劳累时比较重,情绪波动的时候也比较严重。在当地他吃过不少的中药,症状改善不是很明显,就......
  • 这个患者来看的时候,这个疼痛有时候有,有时候就没有。平常呢,可能工作总有应酬,吃肥甘厚味,这个胃口也比较壮。然后呢还有就是熬夜,他近半年来就出现这个右胁疼痛,早晨起来口中有异味儿,有时候也有反酸,胃口也有胃胀的表现。做彩超检查的时候就是胆囊......
  •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讲一讲这个脾胃虚补脾,为什么有的人一补就上火,越补越上火,针对这个问题,我今天跟来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建议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脾虚跟胃实他俩是一对相对的,当然这个胃实的时候我们就叫脾满了,就是胃堵得慌胀的,......
  • 阴虚和阳虚都属于这个叫虚症,常常是并同存在的,也就是说阴虚到了一定程度一定会有阳虚,那么阳虚到了一定程度也会伴有阴虚,治疗的时候有轻重之分,但不能顾此知彼,那么阴虚的症状很多,包括阴虚盗汗,阴虚五心烦热,但是阴虚热痛是一个特别的一个症状,首......
  • 大家好,在我临床看病,这个脾肾阳虚这个正行,我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容易见到的,无论年轻的患者也好,还是年老的患者,有许多它就是有脾肾阳虚这个表现,关于这个脾肾阳虚,那是先补肾呢,还是先补脾,中医往往讲的是阳虚则寒,那么这一类患者,一般都有怕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