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但见右脉弦可用四逆散

    李彦坤 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

    四逆散出于《伤寒论》少阴篇,由甘草(炙,味甘平)、枳实(破,水渍,炙干,味苦寒)、柴胡(味苦寒)、芍药(味酸微寒)四味药组成。本方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适用于少阴病。症见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肝气郁结,气机不利,阳气闭郁,不达四肢,故见手足厥冷的热厥证,此时手足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与寒厥不同。《黄帝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方中柴胡苦而发,合余药调理气机利湿热也,药虽四味,一言难尽其意。后世对此方发挥颇多,皆可参考,并认为脉象主弦。笔者认为无论左脉右脉弦结合病症均可用之,然在临证时但见右脉弦或右脉弦甚于左脉,并结合余症恒用四逆散或加味治之,收效颇著。

    案1胸痹

    患者李某,女性,67岁,就诊于2010年1月5日。半月前曾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在某医院住院治疗10天,出院后口服西药治疗。近2天胸闷加重,窒闷如塞,腹胀,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左脉稍沉弱,右脉弦。予柴胡10克,枳壳6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瓜蒌30克,木瓜10克,茯苓20克,砂仁6克,水煎服。西药方案不变。5剂后胸闷大减,续以此方变化调之。

    案2中风

    患者张某,69岁,既往有高血压、脑干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病史,坚持服用笔者所开中药3年多,肢体不遂、心功能等明显好转。2010年3月6日,患者诉头晕加重,舌淡红苔薄白,左脉软,右脉弦硬。予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丹参15克,山茱萸15克,旱莲草15克,石决明30克,牡蛎30克,泽泻10克,生麦芽20克。每周5剂,连服5天停2天,紫河车粉每日5克,分2次装胶囊服。15剂再诊,患者头晕减轻,左脉弦硬右脉软。予石决明30克,牡蛎30克,辛夷10克,菊花15克,丹参15克,山茱萸15克,旱莲草15克,泽泻10克,生麦芽20克。同前服用法加紫河车粉。15剂后又诊,头晕又减轻,两脉均不弦而软。

    案3失眠

    患者宋某,男性,41岁,就诊于2005年9月,系住院病人。主因失眠、焦虑1年余入院。发病前有惊吓和颅脑外伤史(无脑出血及硬膜下血肿)。患者1年来,失眠严重,每日睡眠一般2~3小时,最多4~5个小时,多梦易醒。经常思虑不断,食欲时好时差。在不少医院做过多项检查,均未见异常。1月前在某医院诊为神经衰弱,口服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舌质暗,有瘀斑,左脉有力,右脉弦滑数。予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茯苓10克,山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郁金15克,五加皮15克,桃仁10克,地龙10克,板蓝根20克,合欢皮30克,珍珠母30克。日1剂,水煎服,并嘱患者放松心情。住院后患者连续3天能睡4个小时以上,思虑减少。一周后一天能睡6小时以上,思虑能够得到控制,精神好转。共住院16天,出院时诸症消失。

更多中药材
  • 我们都知道啊,肥胖是对健康有危害的,比如说这个体脂率过高,这个体内的脂肪含量过多,会引起什么?高血压,引起胰岛素抵抗,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如果体重过瘦的话会导致什么呢?一样不是非常健康。这样的偏瘦的老年人呢,这个脂肪含量比较少,甚至呢肌肉含量......
  • 这个病人呢,是一个45岁一个男性,是自己做生意啊,平时呢,应酬啊,酒局也比较多,他在这个公司例行体检的时候呢,发现重度脂肪肝,然后呢,血脂特别高,我看到他一个月之前的那个体检报告了,胆固醇是7.8,甘油三酯超过了12,他自己都说了,当时抽完......
  • 这个出汗的类型啊,有很多,中医把它分为自汗,盗汗,那还有一部分病人呢?是自汗当中的一种,是以上半身出汗为主,特别是在稍微活动之后啊,或者是吃饭之后啊,或者是喝点水,马上就出现上半身出汗,以头面或者头颈部为主。那这样的病人呢,我们就要认真的分......
  • 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过度的追求这些养生或者是健康,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或者以全素为主,甚至连蛋奶都不吃,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个别老年人甚至因为控制这些饮食造成了营养不良,甚至是严重的贫血,是在临床上都发生过,这就得不偿失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
  • 大家好,大家呢都对三伏贴呢有所了解,它的完整叫法呢,应该叫做伏九贴敷法,就是在三九和三伏进行穴位的贴服,利用药物渗透的原理,刺激穴位来达到振奋阳气,祛病防病的效果。那适合哪些人群呢?伏九贴服呢,适合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