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苦冒眩者泽泻汤主之

    赵民生 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

    眩晕多属慢性疾患,不易根治,每遇情志、疲劳等而诱发。《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说:“病痰饮者,当温药和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是用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方中泽泻除湿化痰,白术健脾燥湿,二者配伍可从标从本来对付痰饮之邪。

    早在《类聚方广义》载:“支饮眩冒症,其剧者,昏昏摇摇,如居暗室,如居舟中,如步雾里,如升空中,居屋床褥,如回转而走,虽瞑目敛神,亦复然,非此方不能治。”就是说本方所用范围为痰饮阻闭清窍的眩晕。即突然发作,头昏眼花,如坐舟车之上,而至旋转,恶心,呕吐。

    主眩的方剂很多,要区别运用。比如苓桂术甘汤主眩,但所主是起立时身体动眩,平卧时则缓解,具有明显的体位性特征,而本方则不受体位影响,平卧时也因眩而不敢睁眼与转头。再有五苓散也主眩,但其证有口渴与小便不利。这两个方中都用了桂枝,都有气上冲的特点。

    笔者临床上以泽泻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眩晕,取得显著疗效。

    案1某女,32岁。患头痛兼头重,如同铁箍勒于头上,其病1年有余,而治疗无效。切其脉沉缓无力,视其舌体则硕大异常,舌苔白且腻。辨此证为水饮挟湿,上犯清阳,所谓因于湿而首如裹也。治当渗利水湿,健脾化饮。用泽泻18克,白术10克,天麻6克,水煎服,日1剂。此方共服4剂。一年之病,从此渐渐而愈。

    案2某女,40岁。在近3年先后眩晕5次,多因过劳诱发。每每发作均须住院。在3天前,突发眩晕,呕吐,睁眼翻身觉天旋地转,唯闭目静卧才安。不热,无畏寒,苔薄白,脉滑。辨为痰浊中阻型眩晕。以泽泻60克,白术30克,天麻15克,菊花12克,水煎服,日1剂。2剂后,眩晕减半,3剂后能坐,见其面白,纳呆,苔白腻,脉滑缓,改用泽泻汤合半夏天麻汤加减。半夏10克,白术15克,天麻10克,党参15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苍术8克,泽泻30克,麦芽20克,甘草5克。服3剂而愈。

    案3某女,70岁。素有轻微耳鸣,于1周前感冒后,发现左耳鸣明显加重,并见耳聋。经服感冒冲剂后,感冒症状虽有缓解,但仍左耳鸣如蝉,耳聋,且伴胸闷,耳门按痛,耳内阻塞感,微有咳嗽、鼻塞,头部闷重。舌淡,边尖有瘀点,苔白滑,脉细弦。查体可见耳鼓膜轻度充血,鼻黏膜充血,下鼻甲肿大。证属风寒未尽,水饮闭窍。用温阳化饮,行气开窍方药。方用泽泻汤加味:泽泻30克,白术40克,石菖蒲15克,辛夷花12克,柴胡12克,川芎12克,蜂房20克,茯苓30克,丹参30克,响铃草30克(后下),服上方2剂后,患者顿觉耳鸣、耳聋已去大半。再进2剂后收功。再用调补肝肾之品而痊愈。

更多中药材
  • 熬夜对血管的损伤是特别大的,一般来说,我们11点到3点应该是在深睡眠的状态,这时候我们的血应该归于肝经了,可是如果你这时候还在熬夜,我们的血是在大脑的工作状态下,肝血相对就少了,这时候其实会出现两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个是滋养少了,我们要知道血......
  • 天王补心丹是一个著名的安神的方子,补益心脾,安神定志,睡不好觉的人又心脾两虚,吃点天王补心丹。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茯苓远志安心神,你看这个方子最后落在一句话,叫安心神,就是治疗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叫天王......
  • 千金藤又名忍冬藤、鸡屎藤、公老鼠藤、野桃草、爆竹消、朝天药膏、合钹草、金丝荷叶、天膏药。藤本植物,无块根。卵形叶子,下面被白粉,盾状着生。夏秋开花,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再排列成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朱红色球形核果。分布于江苏、江西、福建、浙江......
  • 其实脾气暴躁,打嗝反酸,口气重,大便干燥秘结,平时喜欢吃凉的东西,这种情况多数是肝胃郁热。首先肝郁,肝气郁结化火,肝火旺的人脾气暴躁爱发脾气,而且肝在味为酸,打出来的嗝有热,腐,酸,馊的味道。另外胃火,胃火旺的人口气也重,饭量大,吃完饭之后......
  • 昨天遇到一个患者,刚28岁,病史大约十天左右,问其原因,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引起了他严重的焦虑和烦躁的情绪,继而引起湿疹的加重。那么湿疹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从中医来讲,湿疹的原因,主要是风湿热邪瘀阻肌肤,那么这个风湿热邪可以是外来的风湿热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