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内关配足三里治呃逆

    魏磊 河北省清苑县中医院

    呃逆一症,临床颇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繁发出,病人不能自制。中医学称其为“哕”,又称“哕逆”。现代医学将其称为膈肌痉挛。笔者应用内关配足三里穴治疗多例呃逆患者,疗效显著,现将一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钟某,男,56岁,外出受寒后呃逆不止。症见:呃逆频作,声音高亢,心烦易怒,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玄。取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取1.5~2寸不锈钢针直刺至有酸麻胀感觉为止。予此法治疗后呃逆顿止。

    体会

    《素问.宣明五气篇》言:“胃为气逆,为哕。”多认为系胃气上逆动膈所致。常因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劳累过度、耗伤中气,或情志不舒、肝火郁滞、胃失和降而致。但究其病因,不外胃气上逆。故《景岳全书》呃逆篇中有“至呃之由,总由气逆”之说,所以以和中降逆为治呃大法。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始于胸中,下行至横隔膜,经上、中、下三焦,与三焦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呃逆乃膈间气机升降不利所致,属中焦之病,针内关有宽胸、利气、顺畅气机之功,为宽中利膈、降逆上呃之要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多有调脾胃、和中降逆之效,同时足三里还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合主逆气而泄”,合穴可用于治疗六腑病证,因此《针灸大全·灵光赋》又有“治气上壅足三里”之说。二穴伍用,功补兼施,能宽胸利膈、调畅气机、舒理脾胃、和中降逆,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便于临床使用。

更多中药材
  • 然后这个患者肝气郁滞呢,她也看了很多次,经常吃一些药,有时有点儿效果,但是总是反反复复不太好,这个是为什么呢?咱们来看一下这个肝气郁滞的一些特点啊,第一个就是病情变化多样,症状今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今天是胃疼,明天是头疼,发脾气,吃不下饭,......
  • 中医认为这个湿邪是最难以祛除的,湿邪粘滞,这它的特点不容易祛除。我们在祛湿之前呢,一般都分辨是湿热还是寒湿,目前在临床上看是湿热居多,寒湿特别少,因为你寒湿的治疗虽然有湿,但是因为用温阳化湿的治疗还是比较单纯一点,湿热的治疗呢,既要清热又要......
  • 前段时间在门诊接诊的一个患者,是一个60多岁的一个女性,体态稍微偏胖一点,她自己说,平时啊就有清嗓子的习惯啊,总是感觉咽部有痰啊,咳嗽几声能咳出少量的痰,嗓子阻塞这个异物感呢,这个症状是非常明显的。有时候吃完饭以后会更明显,更严重一些。做的......
  • 今年再来跟大家聊一聊失眠啊,有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夜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啊,有时候睡着了呢,还会容易醒,接着就会有心烦气躁,甚至影响到食欲啊。在我们消化科呢,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啊,还有许多呢,都归于了这个焦虑和抑郁,也有的人在吃这个抗焦......
  • 当时年轻也没当回事儿,嗯,现在他已经是中年了,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了,他平时呢,就是经常吃一些拉唑类药,我们叫做质子泵抑制剂,大家所说的叫什么什么拉唑,但是呢都没有什么效果,就是说他总是有烧心,反酸水儿倒是不多。但是每天都要吃药,有时候呢,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