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金匮肾气丸治慢性心衰

    李红亮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慢性心力衰竭多表现为双下肢水肿,胸闷,气喘,腹胀,纳差等症状。查体可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指凹性水肿等。常见舌质淡胖,苔水滑,脉沉弦。相当于中医的脾肾阳虚证。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是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金匮肾气丸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全过程,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慢性心力衰竭既有脾胃运化失常的症状表现,又有肾阳亏虚,水湿泛滥之证,脾肾双亏,究竟补脾还是补肾?严用和明确指出:“肾气若壮,丹田火经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膈开能食矣。”张景岳本《内经》“肾为胃之关”之论,更有见地说:“夫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而关则在肾,关之为义,操北门锁钥之柄,凡一身元气消长,约束攸赖。故许知可云∶补脾不若补肾者,谓救本之道,莫先乎此也。诚万古不易之良法。”

    金匮肾气丸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其药物组成有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四两,薯蓣四两,泽泻、茯苓、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金匮肾气丸虽为温补肾阳之品,其桂枝、附子用量却大大少于滋阴之药,《医宗金鉴》:“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经言“壮火食气,少火生气”,此之谓也。

    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较长,病情缠绵,症状复杂。病之标在心,病之本在肾。西药着重于治标,金匮肾气丸着重于治本,两者相合,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患者董某某,男,67岁。于2009年11月就诊。

    自述一年来白天步行不能超过500米,超过则头晕,心慌,气喘,胸闷。夜尿频繁,每晚3~5次,凌晨口干欲饮。查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曾服六味地黄丸、复方丹参片、参松胶囊等无效。刻下症见:面黄少华,形体瘦弱,恶寒怕冷,气怯声低,纳食不香,大便稀溏,颈静脉轻度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舌质淡胖,苔水滑,脉沉弦。西医诊断: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为脾肾阳虚证。西药给予螺内酯片20毫克,每天1次。中药给予金匮肾气丸(浓缩丸),每次8粒(相当于生药3克),每日3次。3个月之后复诊:每晚夜尿1次,凌晨口干基本消失,纳食正常,大便正常,已不怕冷,双下肢水肿消失。可以步行2000米无胸闷,气喘,心慌等。嘱停服螺内酯,继续长期服用金匮肾气丸。

更多中药材
  • 第一点就是运动,缺少运动的人会脾虚,这一类病人呢,我跟大家说的是什么特点呢?比方说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规律,但是我就是不运动,为什么会脾虚呢?这个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需要运行的,也就是气不是死气血要活血,你这个运动呢,会改善这个气血,如果你不运......
  •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我在临床上是经常见到的啊,这个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机啊,用中医来说呢,可能会更好一些,目前西医在这方面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啊,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对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
  • 首先说一下这个寒热错杂症啊,这是中医一个症型名词,这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症,又有热症,有哪几种情形呢?其实在临床我们常见的类型,一种就是湿热证,这个湿热证呢,我们说中医体内有湿热之邪,患者就问,我湿热为什么我还怕冷,这个就是取......
  • 脾虚呢,大家在临床都比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时候,大夫都会说脾虚,脾虚包括气血不足,包括脾气虚,包括胃阴虚,包括脾气虚是不是夹有湿盛,这个呢,在临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脾虚就补脾,就补气血,平常日吃点黄芪,是不是气血就会......
  • 这个患者呢,是一个42岁的男性,他来找我的时候主要表现就是这个,怕冷,乏力,腹部胸部一个胀闷,还有呢就是平时工作的时候容易生气,心烦,晚上睡觉呢也是特别容易做噩梦。我看了一下他的脉象呢,是弦滑脉,苔是白腻,有齿痕。从上面这些表现呢,中医就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