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不孕症中医诊疗技术

    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两年未妊娠者,称为不孕症。未避孕而从未妊娠者称原发性不孕;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一年未再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我国不孕症的发病率7%~10%,原发性不孕发生率高于继发性不孕。反复产和异位妊娠而未获得活婴,目前也属于不孕不育范围。

    辨证论治

    以补肾气、益精血、养冲任、调月经为总原则,并辨证施治。

    1.肾虚

    (1)肾气虚

    [证候]婚后不孕,月经不调,经量或多或少,头晕耳鸣,腰痛腿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尤甚。

    [治法]补肾益气,填精益髓。

    [方药]毓麟珠。主要药物:人参、白术、茯苓、芍药、川芎、炙甘草、当归、熟地黄、菟丝子、鹿角霜、杜仲、川椒。

    (2)肾阳虚

    [证候]婚后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则闭经,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性欲淡漠,白带量多清稀,小便频数或不禁;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调补冲任。

    [方药]温胞饮。主要药物: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肉桂、附子、杜仲、白术、山药、芡实、人参。

    (3)肾阴虚

    [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延期,量少色淡,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眼花心悸,皮肤不润,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沉细。

    [治法]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方药]养精种玉汤加减。主要药物:熟地黄、当归、白芍、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

    2.肝郁

    [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前后不定,经来量少,腹痛,经血夹块,经前乳房胀痛,胸胁不舒,烦躁易怒;舌红,苔薄,脉弦。

    [治法]舒肝解郁,养血理脾。

    [方药]开郁种玉汤。主要药物: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牡丹皮、香附、花粉。

    3.瘀血阻滞

    [证候]多年不孕,月经后期,经量多少不一,色黯夹血块,小腹时痛,经行尤甚;舌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调理冲任。

    [方药]少腹逐瘀汤。主要药物:茴香、干姜、肉桂、当归、川芎、没药、蒲黄、五灵脂、延胡索:赤芍。

    4.痰湿内阻

    [证候]婚久不孕,形体肥胖,经行后期,甚或闭经,带多黏腻,头晕心悸,胸闷泛恶;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调理冲任。

    [方药]苍附导痰丸。主要药物:茯苓、法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姜、神曲。

    经验方

    1.助孕汤

    [药物组成]当归、赤白芍、淮山药、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紫石英、蛇床子各10克,柴胡5克,山楂9克。

    [适应证]肾虚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

    [用法用量]经间期后水煎分服,每日一剂,经行停服。

    2.通任种子汤

    [药物组成]丹参30克,当归10克,连翘12克,香附、薏苡仁、赤白芍、红花、络石藤各9克,川芎、小茴香、炙甘草各6克。

    [适应证]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及慢性附件炎、盆腔炎之不孕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3.补肾种子汤

    [药物组成]金樱子18~30克,菟丝子30克,桑寄生、熟地黄各24克,淫羊藿10克,金狗脊10克,首乌30克,枸杞子15克,当归12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砂仁(后下)6克。兼有肝郁者,加香附。

    [适应证]主治肾虚型不孕症。症见月经错后,量少,色淡,腰酸楚,怕冷,脉沉细,对于“幼稚型子宫”有促进发育的作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若因气滞血瘀而致痛经、胞脉不畅,难以受孕,以失笑散加味。先行气化瘀以治标,使气血和调,经行畅利,后用本方滋肾健脾,使精充血旺,则能摄精成孕。

    4.天龙散

    [药物组成]女贞子15克,墨旱莲10克,菟丝子20克,仙茅15克,石楠叶15克,龙胆草7克,牡丹皮9克,瞿麦穗9克。另大蜈蚣一条,九香虫5克(两药合为天龙散),研面冲服。

    [适应证]形体肥胖,神疲乏力,头晕心悸,月经量少,白带增多之痰湿不孕症。

    [用法用量]上方前8味煎服,每日一剂,天龙散一料,每日分两次冲服,于月经净后连服10日。

    5.滋阴抑亢汤

    [药物组成]当归、赤白芍、淮山药、山萸肉各9克,甘草6克,苎麻根15克,柴胡5克,山楂、泽泻10克。

    [适应证]阴虚火旺之抗精子抗体阳性者。

    [用法用量]经后期水煎分服,每日一剂。

    适宜技术

    1.热熨法

    透骨草200克,红藤、赤芍、路路通各15克,三棱、莪术、牡丹皮、水蛭、虻虫、海藻、皂刺各10克。腰膝酸楚疼痛,经期痛剧,色黯有块,小腹隐痛,畏寒肢冷者加桂枝;经前乳房胀痛,经行腹痛色黯,胸闷,心烦易怒者加川楝子;小腹胀痛有冷感,经行后期量少或闭经,形体肥胖者加桂枝、细辛。

    以上方药一剂用温水拌潮后装布袋内,淋洒白酒30毫升置锅内蒸20分钟,取出后待温热适度敷于下腹部。药袋上部加敷塑料布或热水袋保温,温度维持在40℃左右为宜。每晚一次,每次40分钟,每4日换药一次。行经期间停用。15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治疗期若合并黄体功能不全者,宜在月经中期加用补肾壮阳药。本法适用于输卵管不通所致不孕症。

    2.敷贴法

    (1)毓麟膏:炒小茴香、炒干姜各10克,白芥子12克,玄胡、官桂、生半夏、香附、桂枝各20克,菟丝子30克,川芎、赤芍、炒五灵脂、川断各40克,当归、鸡血藤、淫羊藿各60克,香油2500克。

    以上药物用香油炸枯去渣,然后按每500克油兑樟丹240克,即成膏油。摊膏药前于60~70℃时,按每750克兑入麝香4克,生蒲黄18克,没药面12克,摊成膏药,每张约30克。下腹正中痛为主者,微火温化后贴中极穴;左下腹痛者贴左归来穴;右下腹痛为主者贴右归来穴;以腰痛为主者贴命门穴;以腰骶疼痛为主者贴腰阳关穴。一般10天换药一次,经前、经期应用。本法适用于肾虚型不孕症。

    (2)女贞子15克,菟丝子20克,五味子25克,五倍子15克,莱菔子15克,研细末,调拌麻油,外敷关元、脐中,胶布封盖固定,3天换一次,补肾助孕。

    3.敷脐法

    五灵脂、白芷、青盐各15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填于脐中,用面粉和水制成条卷,围于脐周,以艾柱灸之。治宫寒不孕。

    4.灌肠法

    红藤、败酱草、蒲公英、鸭跖草各30克,三棱、莪术、桃仁、香附、延胡索各10克,加水适量,浓煎至100~2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或隔日一次,经期停用。用于盆腔炎所致之不孕症。

    5.针灸疗法

    (1)体针:取中极、大赫、三阴交、地机穴。肾虚者配肾俞、关元、太溪;血虚者配肝俞、血海、足三里;痰盛者配中脘、丰隆、阴陵泉;肝郁者配阴廉、曲泉、太冲;血瘀者配膈俞、次髎、血海;虚证施以补法,实证施以泻法,并可配合采用艾灸。针灸治疗根据证型,辨证用穴,隔日治疗一次,月经周期第12天开始,每天治疗一次。

    (2)灸法:取关元、三阴交、肾俞穴,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每穴5~9壮;或艾灸悬灸,每穴10~20分钟。

更多中药材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痤疮病机多属血热、湿热、热毒、血瘀,一般多将本病分为肺热证、血热证、胃肠实热证、热毒证、湿毒血瘀证等,治疗上分别选用泻白散合枇杷清肺饮、桃红四物汤、清胃散、五味消毒饮和除湿解毒汤等。但我们发现,临床辨治......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鬼箭羽性寒,味苦。功能活血散瘀,杀虫。《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经》所治,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矣。又如苏颂所述古方,更似专功于恶疰及中恶气之毒以病于血者也。”忍冬藤性寒,味甘,气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桔梗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本经》云其味辛微温,与现在的认识不同。就其味而言,现认为以苦味为主,兼有辛味。就其药性而言,也与之相左,现......
  • 马建国 张向峰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某,女,53岁,2010年11月15日初诊。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余,其间某院诊为肩关节周围炎,予伸筋丹、小活络丸、独一味、芬必得、布洛芬等中西药物交替内服,及针灸、按摩、热敷、理疗、膏药贴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