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赭石小方三用

    刘宝恒 张哲浩 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

    赭石,苦,寒,入肝、心二经。《神农本草经》云其“主贼风蛊毒,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近贤张锡纯氏谓:“赭石色赤,性微凉,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治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功。”“治吐衄之证,当以降胃为主,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临床可用于肝火头疼,惊痫,眩晕,反胃,呕吐,噫气,呃逆,噎嗝,喘证,吐血,衄血,崩漏等证的治疗。笔者临证每用赭石,多获良效,列举赭石小方三用如下。

    妊娠恶阻

    张某,女,26岁。妊娠而致胃脘部痞满,呕吐甚剧,不受饮食,甚则饮水即吐。头晕神疲,昏昏欲睡,形体显见消瘦。经西药治疗恶心呕吐仍不止。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治宜温胃止呕,镇冲降逆之剂。予半夏15克,生姜8片,茯苓15克(碎),赭石35克(捣),2剂。嘱其水煎后少服,频服。如服后呕吐,呕吐后仍服。服药2剂,痞满消,呕吐止,水谷得进。后调以膳食,以善其后。

    按:孕后冲脉之气盛,其气上逆犯胃,致使胃失和降,胃气随冲气上逆,恶心呕吐乃作。药用茯苓之甘淡,甘以助阳,淡渗水湿;半夏、生姜辛开降浊,温中和胃,降逆止呕;赭石者,更有降逆平冲,镇逆止呕之功。冲气降,胃气和,呕吐止,诸症平。方虽小药味平易,实有相得益彰之妙。

    便秘

    李某,女,38岁,其性格直爽,凡事乃咄嗟即办之人。近因兄弟阋墙事,而致胁腹胀满,时作嗳气,大便秘结,曾服西药,其效不显。苔黄略腻,脉弦滑。因苦于服中药,斟酌再三,予莱菔子40克,赭石55克,2剂。赭石留20克轧细末,余者同莱菔子煎煮,每服(早晚)以药汁冲服10克赭石细末。药尽2剂,大便通,腹胀消,诸症若失。

    按:证属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致使胃失和降,通降失调,传导失司,糟粕内停所致。药用赭石以制肝木之横逆,引浮越之相火下行,而胁腹胀满自除;而其重坠之力引胃气下行,直达肠中以通大便。莱菔子辛降,行气消胀,降逆行气,大剂量应用有理气通便之效。二药相伍,肝气得平,胃气得降,大便得通,诸症自除。李时珍云:“升降在物,亦在人也。”此之谓也。

    牙痛

    孙某,男,65岁。自述感冒愈后,其牙痛反复,时作时休。近因外出不慎外感,静脉点滴西药后诸症缓解,惟牙痛复又增剧。刻下左颊部发热,牙痛,局部有热胀感,心中发热,喜冷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证属表邪已解,热邪转属阳明,腑有燥结,邪热挟气血循经上扰而致。予石膏40克(碎),赭石35克(捣),牛膝30克。3剂,每剂水煎早晚服。药尽2剂,大便通畅,邪热得解,牙痛消失。嘱其第3剂药液可改为2日量服。

    按:本例患者药用辛、寒之石膏,质重而降,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赭石质重而坠,镇冲降逆,更通燥结;重用牛膝,引其气血下行,并能引浮越之火下行。诸药相伍,实热清,腑实通,邪热祛,牙痛自安。

更多中药材
  • 新生儿硬化病系新生儿指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点,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新生儿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病因主要与寒冷、感染、窒息,早产等多种病理因素有关。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炙黄芪20克,茯苓2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干姜9克,焦白术20克,当归25克,砂仁18克,石斛20克,黄连9克,炙甘草9克,党参20克,炒杜仲15克,苏梗15克,青蒿15克,鹿茸9克,山药25克,......
  • 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脊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刘某,女,32岁。2009年7月9日初诊。半月来,经常恶心,吐涎沫,经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呕吐,服中西药未果。观其精神萎顿,面黄,就诊中干呕连连。舌淡,苔白,六脉沉细。治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立方半夏干姜散:半夏10克......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备,“开路药”已服,脾胃功能得调,即可服用膏方。服膏调养当要遵医服用,如果医嘱不详、服法不当,膏方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服用膏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服膏季节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在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