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叶天士治胸痹3法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的医家。他一生忙于诊务,鲜少著述,其中《临证指南医案》是由其门人华岫云经数年随见随录采辑而成。全书共十一卷,以疾病为纲分为89门,广涉内、外、妇、儿、五官各科,每病列医案若干,后附叶氏门人等所撰论治一篇。其中对胸痹的治疗主要体现在重阳气、治痰涎、活血通络3个方面。

    重阳气

    温通心阳 素体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侵袭,致寒凝心中,气机阻滞,胸阳失展,心脉痹阻。正如《医门法律》中所说:“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叶氏谓此为“中阳困顿,浊阴凝凛”。临证可见胸痛彻背,背痛彻心,不思饮食,甚则呼吸不通,捶背稍缓。在治疗上,叶氏指出:“温通阳气在所必施。”宗仲景法,以瓜蒌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辛滑微通其阳”并加干姜温中助阳,茯苓甘草补中化痰,生姜散寒饮、化痰浊。本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若见寒凝滞重者,宜配合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芳香温通之品。

    温阳化饮 脾胃素虚之体,或饮食不当损伤脾胃,致中阳不运,水饮内停,上凌心胸,胸中气机不利,升降失常,清阳不升。症见咳甚,呕吐饮食,便溏或大便不爽,胸痹如闷。叶氏以苓桂术甘汤加姜汁通阳化气,健脾祛湿。对于饮阻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者,叶氏则用薤白、杏仁、厚朴等调畅气机,用茯苓、半夏、姜汁等化痰除饮。临床上见有中焦虚寒之象者,宜配理中丸祛寒健脾益气,使中焦气旺,升降复常,胸痹可愈。

    治痰涎

    涌吐痰涎 胸痹患者素有胸中阳气不畅,又因寒饮痰浊阻于胸中,使胸中阳气受阻,气机逆乱,症见“脉沉如伏,痞胀格拒,在脘膈上部,病患述气壅,自左觉热”,叶氏遵“邪在上者宜吐之”的法则,用仲景三物白散涌吐寒饮痰浊。由于该方涌吐的作用较猛,易伤胃气,应中病即止,若服药后呕吐不止,叶氏的经验是“服凉水即止”。

    清热化痰 平素嗜酒太过,恣食辛辣厚味,蕴湿蒸痰化热,致使痰热互结于胸中,阻遏胸中阳气,治疗总不离苦辛开郁之法,可用《千金》苇茎汤合小陷胸汤。

    理气化痰 肺主宣发肃降,若肺之宣降失常,则易生痰,痰气交阻于胸中,胸脘气机不畅,易致胸痹,即叶氏所谓“气阻胸痹”。治疗以理气化痰为主,药用枇杷叶、半夏、杏仁、桔梗、橘红、姜汁。临床上常治以二陈汤、五磨饮子。

    活血通络

    叶氏认为“久病入络”。胸痹迁延,气滞、痰阻日久,入血入络,使血行失畅,脉络不利,而致气血瘀滞,或痰瘀交阻,中阳不运,心血瘀阻,络脉不通。对痛久入血络,胸痹引痛之血络痹痛者,叶氏治以活血通络法,药用炒桃仁、延胡索、川楝子、木防己、川桂枝、青葱管,使瘀去络通,血行流畅,病可痊愈。此法现已被广泛用于临床。

更多中药材
  • 白术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药材,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又分为生白术和炒白术之分,其炮制方法不同,侧重点有所不同。生白术偏于燥湿利水,一般适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导致的痰饮水肿。而炒白术偏于补......
  • 一、孕妇,山楂有引起子宫收缩的作用,女性在怀孕期间使用过量山楂,容易造成流产的情况,所以孕妇最好不要吃。二、胃溃疡患者,山楂属于酸性食材,对于胃部不健康的患者,食用过多容易导致胃中的酸度增加,从而加重胃溃疡。三、气虚患者,消食药物都有耗气的......
  • 一、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如果肝气不能调达,就容易肝气犯胃,并且导致气滞、气逆,出现肝胃不合而引发胃胀。肝气郁结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胸闷胀痛、呼吸不畅、心情烦躁、急躁易怒,一生气就感到胃胀不适,而且还会随着病情的变化不断加重,这个时候就需要疏肝理......
  • 这个酸枣仁在临床用的比较多啊,首先要了解酸枣仁的功效吧,酸枣仁在临床上其实主要功效是宁心安神,生津止咳的作用,这个对于失眠的话,要针对不同失眠类型来选择用药,我们失眠的临床类型比较多,有脾胃虚弱导致的失眠,由阴虚内热导致失眠,还有肝气郁结导......
  • 一、胃怕寒,胃是娇弱的器官,对寒凉的刺激比较敏感,所以胃部要注意保暖,不要吃太多寒凉的食物。二、胃怕撑,吃得太饱会使胃排空延迟,从而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三、胃怕晚,很多人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不按时吃饭,饿了就忍着,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