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滋养肝阴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案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十年因术留腹恙,慢性炎症“管”不畅。

    不用活血通粘连,“留人治病”扶正良。

    患者,女,33岁。2009年6月21日初诊。患者10年前人流一次,术后出现下腹部位隐痛、抽痛、跳痛,于当地医院妇科就诊,诊断为“慢性盆腔炎”,行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显。5年前再次人流,1年前因停经45天后阴道出血伴剧烈腹痛于医院急诊,子宫及附件B超显示“宫外妊娠,子宫内膜厚0.7cm”,诊断为“异位妊娠”,并行腹腔镜手术,输卵管通液术显示“右侧输卵管堵塞,左侧输卵管不通畅”,术后一直用理气活血化瘀中药(柴胡、当归、赤芍、延胡索、川芎、路路通等)调理慢性盆腔炎,药后疗效不显。刻下症见:形体瘦弱单薄,面色晦暗无光泽,少腹偶有抽痛,时有烦躁,喜酸味,饮食、睡眠可,小便正常,大便时有干结,月经量少,色、质、周期正常,舌体瘦小,质红,少苔,脉细弱。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不孕症;中医诊断:妇人腹痛,证属肝阴不足。治法:滋养肝阴。拟一贯煎加减,处方:生地黄30克,当归30克,北沙参15克,枸杞子15克,麦冬15克,川楝子6克,栀子10克。5剂,水煎服,日1剂。

    6月28日二诊时,药后患者无任何不适主诉,下腹抽痛未作,烦躁减,体力尚可,拟守原方去栀子再进,继续养阴。患者坚持服药5月,自觉汤药可口,月经量增多,腹痛消失。2010年1月18日子宫及双侧附件B超提示:子宫、双附件未见明确异常。盆腔未见明确游离液性暗区。

    按:岳美中先生关于治疗疾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一段发人深省的经典论述:病实则治病留人,此时机体抗病力强,故可用汗、下、和;三阴总的是虚,方取温,所以三阴证的治疗是“留人治病”,先将病人保住,待正气转复,再行攻邪。《伤寒论》中论述甚多,方剂之化裁亦多,但终不离此原则。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也是如此,临证时同样需要将该病放在人体这一大环境中进行考虑。

    该患者屡受手术之苦,气血虚弱及瘀血内阻可想而知。及至患者就诊时,症见形体瘦弱单薄,面色晦暗无光泽,大便时有干结,月经量少,舌体瘦小,质红,少苔,脉细弱等,一派阴虚内热征象,即使患者有“慢性盆腔炎”、“少腹偶有抽痛”、“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等疾病和症状存在,但此时不能仅仅将眼光放在“炎症”、“粘连”、“堵塞”、“不畅”上而用理气活血之剂以冀疏通炎症粘连,而是宗“留人治病”原则,重用一贯煎养阴扶正,且患者时有烦躁,大便干结,这是栀子药证。药后烦减则去栀子,守方再进,连服5月后下腹抽痛消失,子宫、双附件未见明确异常,盆腔积液消失,提示治疗有效。

更多中药材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山茱萸9克,山药15克,熟地黄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所创,系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常用......
  • 马建国 马龙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某,女,68岁。半月前颈部、腹部、双上肢、腰部、双小腿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发痒,自行用雄黄酒、红花油外搽。两小时后局部皮肤潮红,并逐渐扩展蔓延至头皮、颜面、躯干、四肢,呈现出大片状弥漫性红色皮损,上覆细薄糠......
  • 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症严重时可致昏迷。临床一般......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龙某某,男,48岁。2004年4月15日初诊。过敏性鼻炎病史12年,诉突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伴嗅觉下降,乏力纳呆,头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体胖大,色淡苔白腻,脉沉迟弱,常服抗过敏药、......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谭某某,女,62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眼部水肿已有半年,偶有下肢肿,西医检查肝肾功能均为正常,眼睛经常流泪,夜间睡眠不实,梦多,白天嗜睡,睡醒则汗出,喜饮,素来脾气急躁。食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胖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