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儿中毒型菌痢诊疗技术

    中毒型菌痢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暴发型,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发高热、抽搐、昏迷,或迅速出现休克或呼吸衰竭,以2~7岁小儿多见,发病急骤,病情严重。少数病例开始为普通型急性痢疾,1~2天内才转为中毒型。近年来本病有减少趋势。

    中医称中毒型菌痢为“疫毒痢”、“疫痢”、“时疫痢”。

    病因病机

    染有疫毒等不洁之物,从口入腹,蕴伏肠胃,为其主要发生原因。受凉、疲劳、饥饿,以及患其他疾病后体弱未复,则为本病的诱因。

    辨证论治

    1.疫毒内闭证

    [证候]突然高热,恶心呕吐,烦躁不宁,甚则反复惊厥,神志不清,或痢下脓血。舌质红,苔黄或灰糙,脉数有力。

    [治法]清肠解毒,泄热开窍。

    [方药]黄连解毒汤。主要药物: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甘草等。

    有抽搐者,加钩藤、全蝎平肝息风;呕吐而舌苔厚者,加玉枢丹芳香辟秽,降逆和胃;惊厥抽风频繁,神志不清者,药用安宫牛黄丸、羚角钩藤汤,或用蜈蚣、全蝎、僵蚕镇惊息风;壮热狂躁,皮肤出血点者,可用犀角地黄汤,或用牡丹皮、紫草凉血解毒;大便量少或无粪便,肚腹作胀者,可加大黄、枳实荡涤腑气,导毒下行,且有急下存阴之功。

    2.内闭外脱证

    [证候]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汗出不温,皮肤可见花纹,口唇发绀。严重者可见口吐咖啡样痰,呼吸浅促或节律不匀,脉细数有力,血压明显下降等危象。

    [治法]扶正固脱,潜阳息风。

    [方药]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救逆汤。主要药物:人参、附子、生龙骨、牡蛎等。

    以人参、附子煎汤灌服,或参附龙牡救逆汤,重在回阳救逆。如脱象已解,而闭证存在,则按毒邪内闭治疗;如呼吸浅促不匀,肾气失纳,肾为气之根,可重用五味子、山萸肉以固纳肾气;口舌青紫或见血瘀征象者,可加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

    经验方

    1.荡痢平

    [药物组成]川黄连6克,广木香4.7克,白头翁9克,秦皮6克,山楂炭9克,川厚朴4.7克,血余炭9克,藿香梗4.7克,车前子9克,谷芽炭9克,麦芽炭9克。

    [功效]理气活血,解毒止痢。

    [适应证]急性菌痢。

    [用法用量]制成片剂,每片0.3克,一岁4片,3岁9片,6岁12片。

    2.止泻一号

    [药物组成]藿香9克,葛根3克,黄芩3克,木香3克,伏龙肝9克,茯苓9克,泽泻9克。

    [功效]行气止痢。

    [适应证]急性菌痢轻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3.周慕新经验方

    [药物组成]白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莱菔子、甘草、焦三仙。

    [功效]调气活血,清热化滞。

    [适应证]急性菌痢表里俱热型。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4.银芍甘草汤

    [药物组成]金银花20克,生山楂30克,赤、白芍各10克,生甘草6克。

    [功效]理气活血,清热化滞。

    [适应证]急性菌痢。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一剂,分2~3次服。粪便赤多调适量白糖,粪便白多调适量赤砂糖。

    适宜技术

    1.灌肠法

    白头翁、苦参、金银花、黄柏、滑石各60克,加清水浓煎成200毫升,先予以清洁灌肠,再以药液保留灌肠,每日一次,连用3天。用于湿热痢、疫毒痢。

    2.针灸法

    针刺:主穴取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合谷,配穴取气海、关元、中脘、大肠俞、脾俞。随证选2~3个穴,发热加曲池、大椎;里急后重加阴陵泉;腹痛加气海、中脘;呕吐加内关。

    耳针:大肠、小肠、直肠下端、神门、交感。

    3.穴位敷贴加热熨法

    巴豆霜1克,胡椒、乳香、没药各3克,五灵脂6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取适量填满神阙穴,外盖胶布,再加热熨,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适用于各型痢疾,尤以虚寒痢、休息痢为佳。

    4.推拿法

    方法一:补脾经、清大肠、清天河水、退六腑、推下七节骨、运内八卦、分阴阳。用于湿热痢。

    方法二:补脾经、推三关、推大肠、揉外劳、摩腹、推上七节骨。用于寒湿痢。

    5.穴位注射

    取上巨虚、天枢,取盐酸小檗碱l毫升,每穴注入约0.2~0.5毫升,每日一次。

    6.食疗法

    紫皮蒜头,每天1~2头,口服或保留灌肠。

    预防护理

    1.预防

    预防感染的传播,加强水、饮食、粪便的管理。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患儿食具、用具等应予严格消毒。

    2.护理

    本病属儿科危急重症,应设专人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脉搏、呼吸节律变化和抽搐情况。

    昏迷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

    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每15~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

更多中药材
  • 有些疾病适合在夏天治疗,因为夏天阳气比较旺盛,人体也与四时相应,人体的阳气也被激发出来,在这个时节适合有一些冬天易发的疾病,在这个时候治疗。第一个就是咳喘类疾病,很多病人一到入冬或者入秋的时候,就出现肺气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咳嗽,喘促,甚至哮......
  • 糖尿病在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这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呢降得不是很理想......
  • 知百地黄丸呢,出自于清代的《医宗金鉴》是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之上加了知母和黄柏,经常呢用于治疗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男性的遗精,早泄,不育症等,这些疾病会表现为潮热,颧红,口干,烦躁以及失眠盗汗等阴虚火旺的人群。......
  • 黄芪能够增强免疫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很多这样的研究,所以很多人用它来泡水代茶,去预防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的感冒,哮喘以及慢性胃炎等等。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呢,把握好它的适应症很关键,凡是由于脾肺气虚而出现气短,乏力,自汗......
  • 为什么说补中益气丸是办公室人群的常备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过度的用脑和经常熬夜,很多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食欲下降,懒言啊,甚至于肛门下坠啊这些症状,这是中气耗伤的表现。而补中益气丸当中的白术、柴胡、人参、黄芪等这些药呢,可以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