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产后缺乳中医诊疗技术

    产后哺乳期内,乳腺无乳汁分泌,或泌乳量少,不能满足喂养婴儿者,称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2~3天或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中医称之为“产后缺乳”、“产后乳汁不行”等。

    辨证论治

    主要治疗原则是调补气血,通络下乳。

    1.气血虚弱

    [证候]产后乳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头晕;舌淡,少苔,脉虚细。

    [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通乳丹加减。

    主要药物:人参、黄芪、当归、麦冬、通草、桔梗、猪蹄。食少便溏、腹胀者,加炒白术、陈皮、扁豆;头晕心悸者,加阿胶、白芍、首乌。

    2.肝郁气滞

    [证候]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稠,乳房胀硬或疼痛,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舌质正常或黯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

    主要药物: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柴胡、青皮、天花粉、漏芦、通草、桔梗、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若有乳房胀痛明显,加橘络、丝瓜络、路路通;乳房胀痛微热、心烦口苦者,加蒲公英、全瓜蒌、刺蒺藜、夏枯草。

    中成药

    十全大补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适用于产后气血虚弱型。

    增乳保育膏:每次25毫升,每日3次,饭后开水冲服。适用于产后血虚而致缺乳。

    补血生乳颗粒:每次4克,每日两次,温开水冲服。适用于气血亏虚之产后缺乳。

    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适用于产后肝郁气滞型。

    乳泉颗粒:每次4克,每日两次,温开水冲服。适用于产后乳少乳汁不畅。

    生乳糖浆:每次4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适用于肝郁气滞之产后乳汁不行,乳少不畅。

    经验方

    1.袭笑梅通乳方

    [药物组成]当归12克,鹿角霜(先煎)9克,穿山甲片(先煎)10克,王不留行、天花粉各9克,通草1.5克。

    [适应证]肾虚瘀阻之缺乳。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

    2.补气通乳饮

    [药物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党参24克,麦冬、生地黄各12克,白通草6克,桔梗、王不留行各10克,生菜子3克,猪蹄两只。

    [适应证]气血两虚之缺乳。

    [用法用量]先以猪蹄煎汤,取此汤煎上述诸药服用,每日一剂。

    3.调肝通乳汤

    [药物组成]柴胡6克,杭芍药9克,当归9克,王不留行9克,僵蚕6克,漏芦9克,鹿角霜9克,芝麻9克。猪蹄汤煎服,此方一般3剂可收全功。用鲜蒲公英捣烂敷乳房上,则效果更佳。

    [适应证]精神刺激而致情志失调、肝郁气滞导致的缺乳。症见乳房胀满而痛,乳汁不行而身热,胸胁胀满,口苦厌食。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每日一剂。

    4.通乳汤

    [药物组成]党参15克,黄芪20克,当归15克,穿山甲10克,王不留行15克,通草7克,丝瓜络10克,路路通7克,知母10克。用猪蹄汤代水浸泡1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两次。每日一剂,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均匀,早晚各服用一次。肝气郁滞者可加柴胡、青皮7克,白芍10克。

    [适应证]主治脾胃衰弱、气血不足证。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日一剂。

    适宜技术

    1.针灸

    (1)体针

    主穴:选膻中、乳根、少泽。

    配穴:若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膈俞;肝气郁结者,加太冲、合谷、内关、肝俞。针法为膻中、乳根平刺,针尖向乳头刺入1~1.5寸,以乳房部有胀感为宜,施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少泽穴平刺。气血虚弱者,所加诸穴均用补法,可加艾灸;肝气郁结者,所加诸穴均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7~10天为一疗程。

    (2)灸法

    取穴膻中、乳根。操作:用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每日两次。7~10天为一疗程。

    (3)梅花针

    取穴肺俞至三焦俞、天宗、乳房周围、膻中。操作时根据证候虚实,分别给予轻、重叩刺,每次10分钟,每日一次。

    (4)耳穴贴压

    取穴:胸、乳、内分泌、交感、神门、皮质下、脑、肝、脾、胃。上述耳穴辨证伍用,每次双侧各选取3~5个穴位,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于哺乳前30分钟按压一次,每次约5分钟,每日按压5~6次。

    (5)耳针

    取穴:同上述“耳穴贴压”。上述耳穴辨证伍用,每次双侧各选取3~5个穴位。选用26~28号0.5~1寸毫针,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施先泻后补手法,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出针后用乙醇棉球按压针孔。每日治疗一次。

    2.穴位注射法

    主穴:膻中、乳根。

    配穴:肝俞、脾俞、液门、期门、足三里、三阴交。

    药物:当归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或胎盘组织液。方法:每次选用主穴及1~3个配穴,上述注射液各选一种(亦可将当归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使用),于注射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穴各注入一毫升药液。每日一次,一般3~5次为一疗程。

    3.推拿按摩

    虚证:取膻中、中堂、步廊、乳中、膺窗、神藏、胸乡等穴及乳房。用拇指、四指揉,双手扭揉及拇指按摩等手法,顺着经络方向施行。

    实证:取食窦、膻中、灵墟、库房、乳中、乳根、中府、天池、极泉及乳房等。用拇指推压、四指揉压、双手扭揉中指点压等手法,逆着经络方向稍用力施行。每日一次,每次一分钟。

    4.走罐法

    嘱病人脱去上衣,骑在椅子上,两手交叉放在椅把上,下颌压住上肢,头尽量向下低,两腿向前伸。从颈后脊椎两边,由内向外排着拔罐,每罐向下走至腰部,连走3~4遍。再用中型罐于下肢足三里穴拔罐,向下顺着足阳明经的循行至内踝。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一般3~5日可见效。

    5.淋洗法

    (1)炒麦芽12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数沸,洗双侧乳房20分钟,复用木梳由周围向乳头梳理数遍。适宜乳汁少或不通。

    (2)淘米水一盆,煮沸后待温后用。将乳头放在温热的淘米水内浸泡片刻,旋以手慢慢揉洗,如发现乳头中有白丝,可将其扯出,并挤出淡黄色液体少许,乳汁即可畅通。适用于乳汁少而不通。

    (3)三棱15克,置于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洗乳房处,每日3~8次。连续洗数日,以乳出为度。本方有通气血之功,适用于少乳及乳汁不通。

    6.熏洗法

    橘叶、葱白适量,煎汤熏洗双乳,每日一次。洗后用手掌来回轻揉乳房。

    7.药液热敷法

    鲜蓖麻叶200克,加水适量,煎约50~60分钟,取药汁热敷于乳房上。

    8,敷贴法

    乳房结块胀痛者:用仙人掌(剪去刺)切薄片贴敷局部,或生马铃薯捣烂成糊状外敷患处,干则调换,不可中断,1~2日可消肿痛;局部用金黄膏外敷,每日一次;局部用蒲公英捣烂外敷,每日两次;金银花根30克,通草20克,当归6克,芙蓉花叶60克,将上药捣烂,敷贴于乳房胀痛部位,每日两次,3天为一疗程。

    9.饮食疗法

    (1)猪蹄通草粥:猪蹄两只,通草5克,漏芦15克,大米100克。将猪蹄洗净切块,通草、漏芦煎汤代水,与猪蹄、大米煲粥,粥成加葱白两根、油盐少许调味,分次服食。本方具有疏肝理气、通乳之功,适用于肝气郁滞型产后缺乳。

    (2)黄芪通草鸡:炙黄芪50克,通草10克,母鸡一只。将净膛鸡切块,再将黄芪、通草洗净放入,撒上细盐,淋人黄酒一匙,旺火隔水蒸3~4小时,空腹吃。有补气养血、健脾和胃、通乳利尿之功,产后体虚乳汁不足者,食之甚佳。

    (3)赤小豆饮:赤小豆500克,煮汤去豆,熬浓汤,连服3~5天。治气血不足乳少证。D4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这个日子,那么有患者来看诊的时候总是说他是到这个时候还是特别感觉这个脚凉啊,腿凉,特别怕冷,那么今天跟大家再讲一讲,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从中医来说呢,中医说脾主肌肉,肝主筋,那么肾呢主通一......
  • 萎缩性胃炎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也不需要那么多担心。之前说过就是萎缩性胃炎,我们把你监测十年, 20年, 30年,你也没有癌变,也不会癌变,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监测呢,身体出现异常症状的时候进行一些调理,那么再一个就是饮食生活方式要做一些共同的......
  • 在临床跟患者交流的时候吧,有时候有一些误区,比方说就感觉胃息肉就是癌前病变,一定要把它切掉。其实跟大家说一下,在临床上85%到90%的都属于胃底这个腺体息肉,那么这类胃息肉胃癌的几率是非常低的。那么所谓的胃息肉啊,一般来说是发生在胃壁里面的......
  • 怎么才能够控制萎缩性胃炎不进一步发展,那么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很久远的一个话题,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吧,整个医学啊都在研究这个萎缩性胃炎啊,因为当时发现这个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当时的研究方法呢也比较简单,由于萎缩性胃炎当时认为就是缺少胃......
  • 大家去看中医经常会听到肝气郁结这个词儿,那么实际上就是我们在目前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吧,生活一些节奏问题,所以说肝气郁结的人确实比较多,年龄大,年龄小都有,那么肝气郁结呢,其实中医这四个字其实分很多种,比方说肝郁脾虚啊,肝郁肾虚啊,还有肝......